第四百五四十四章
作者:
雨与鱼丸 更新:2021-09-28 09:40 字数:4569
(),
“回答正确。”
已经过去五轮了,所以,全场有很多人都在期待,最后胜利到底究竟是谁,只不过,现在一直都没有什么结果和答案。
于是,很多人着急的已经站了起来,看向了那边的人,希望就此,可以得出来一个答案。
“请问,还要进行下去吗?”
此时,两人默契的并没有说什么话,而是看向了对方,此时,眼中只有无尽的坚持和战斗,于是,向着这边的主持人点点头之后,说了一句:“继续。”
果然,这也是主持人已经知道的答案,于是看向了大才子,“请听第六题,请问:职业病的概念,与其治疗原则是什么?”
“我的回答是:
1.职业病是指与工作有关并直接与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因果关系的疾病。即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机体所能代偿的限度时,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并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通称职业病( occupationaldiseases)。“法定职业病”是用法令的形式所确定的职业病名单。我国目前的职业病分为10大类115个病种。
2.职业病特点1病因明确;2病因与疾病之间一般存在接触水平(剂量)-效应(反应)关系,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是可检测和识别的;3群体发病,在接触同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个别患者:4早期诊断、及时合理处理,预后康复效果较好,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发现愈晚,疗效也愈差;5重在预防,除职业性传染病外,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人群发病。
3.职业病患者治疗、处理管理职业病患者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职业病患者的诊疗、康复费用,伤残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职业病患者的社会保障,按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的规定执行,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和获得民事賠偿的权利。
4.职业病预防管理职业病是一类人为的疾病,应遵循三级预防原则。职业病防治管理包括:1有害作业单位职业病防治管理;2卫生行政部门职业病防治监督管理;3医疗卫生机构职业病防治。”
“回答正确,请听题。”
主持人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对于最后的答案,似乎她很想知道,到底是谁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请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策略与措施分别是什么?”
“我的回答是:
1.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
(1)预防为主:传染病的预防就是在疫情尚未出现,针对可能暴露于病原体并发生传染病的易感人群或传播途径采取措施。包括:1加强人群免疫;2改善卫生条件;3加强健康教育。
(2)加强传染病监测。
(3)建立传染病预警制度。
—————
(4)加强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包括:1制定严格的标准和管理规范;2加强血液及血液制品、生物制品、病原生物有关的生物标本等的管理;3加强对从事传染病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
(5)传染病的全球化控制。
2.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传染病报告和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的多种预防措施。
(1)传染病报告:任何人发现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时,都应当及时向附近的医疗保健机构或者卫生防疫机构报告。
(2)针对传染源的措施:1患者:针对患者的措施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2病原携带者:对病原携带者应做好登记、管理和随访至其病原体检查2-3次阴性后。3接触者:凡与传染源有过接触并有可能受感染者都应接受检疫。具体措施包括:留验;医学观察;应急接种和药物预防。4动物传染源:对危害大且经济价值不大的动物传染源应于初底消灭。对危害大的病畜或野生动物应予捕杀、焚烧或深埋。对危害不大且有经济价值的病畜可予以隔离治疗。此外还要做好家畜和物的预防接种和检疫。
(3)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对传染源污染的环境,必须釆取有效的措施,去除和杀灭病原体。消毒( disinfection)是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消除环境中致病性微生物的一种措施,包括预防性消毒和疫源地消毒两大类。疫源地消毒分为随时消毒( current disinfection)和终末消毒( terminal disinfection)。
(4)针对易感者的指施:1免疫预防:2药物预防;3个人防护。”
“回答正确,如今还有三道题,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了,希望在场的观众朋友和同学们,以及各位参赛选手,给予他们最热烈的掌声。”
果然,学长是一个很不错的烘托气氛的高手,这么一说,在场很多观众都开始热情的鼓掌,气氛也稍微有了一点轻松的感觉。
“好,请听第七题,请问: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与防治策路是什么?”
“我的回答是: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 communicable diseases,ncds)是一组起病时间长,缺乏明确的病因证据,一且发病即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称。常见有冠心病、脑卒中、肿瘤、糖尿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
慢性非传染性病在我国的流行特点主要表现为:1高发病率、高死亡率;2主要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不断提高;3慢性病的疾病谱发生变化;4疾病负担不堪重负。
2.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的策略全人群和高危人群相结合的策略(群体干预性策略)。
(1)全人群策略:全人群预防策略是指政府制定相应的卫生政策,以减少发病为目的,以控制主要危险因素为主要内容,通过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社区参与等主要方法,在全人群中控制主要危险因素,预防和藏少疾病的发生与流行。这些策略属于一级预防的范畴。
(2)高危人群策略:是对高危人群进行的三级预防。应针对高危人群的人群特点与有关疾病的特点,以促进转归与和早期发现为目的,实施主要危险因素的干预和监测,进行人群縮检,早期发现患者;以减少并发症和伤残为目的,对患者实行规范化治疗和康复指导,提高痊愈率,减少并发症和伤观。”
“回答正确,恭喜你,请问,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我的回答是:
(1)慢性病管理( health management for the chronic disease):是指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组织慢性病专业医生及护理人员,通过为健康人、慢性病风险人群、慢性病患者提供全面、连续、主动的管理,以达到促进健康、延缓慢性病进程、减少并发症、降低伤残率、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同时降低医药费用为目的的一种科学健康管理模式。
(2)慢性病管理的支持体系:开展慢性病管理,必须其备完善的慢性病管理支持体系。包括:1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共投人和规模;2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制度;3建立资源整合的完善的卫生信息系统平台。
(3)慢性病管理的要素:1建立有效的团队协作;2完善初级卫生保健团队;3建立各部门的协作;41建立信息系统平台:5医生培训;6忠者健康教育和患者的自我管理。”
主持人并没有停顿,因为他知道,到了最后的时刻,谁的反应慢,才是最危险的存在,于是,就这样,没有与在场的任何选手交流,就进行了最后的两次决战时刻。
“请问,第八题,”依旧和以前一样,先是大才子先回答,“衡量蛋白质利用率常用的评价指标有那些?”
“我的回答是:
1)生物价( biological value,bv):即蛋白质利用率,指食物蛋白质被消化吸收后在体内利用的程度。
2)氨基酸评分( amino acid score,aas):指被测食物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评分模式与推荐的理想模式或参考蛋白模式比较来反映蛋白质构成和利用率的关系。
3)蛋白质净利用率( net protein utilization,npu):是反映食物中蛋白质被利用程度的指标,即机体利用的蛋白质占食物中蛋白质的百分比,包含了食物蛋白质的消化和利用两个方面。
我国规定轻体力活动成年男子蛋白质推荐摄入量为65g/d,女子55g/d;按能量计算,成人蛋白质摄入占膳食总能量的10%-12%,儿童青少年为12%-149%。”
“回答正确。”
“请问,平衡膳食的概念以及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我的回答是:
(1)平衡膳食( balanced diet)又称为合理膳食(aut1d0 mal diet),是指提供给机体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并与机体的需要保持平衡,进而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膳食。
(2)基本要求:1提供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营养素;2保证食物安全;3科学的烹调加工;4合理的进餐制度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台下的墨锦年觉得,这一道题根本不困难,至少在时间上面,是可以看得出来的,并且,内容都是十分的简单,于是,大概也是明白了,这是为最后一题做铺垫,形成对比,也是为了让选手更好的调整自己的状态。
“请问,第九题,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剩性疾病有哪几种分类?”
“我的回答是:
(1)营养不良( malnutrition):是指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营养不良包括两种表现,即营养缺乏( nutrtion deficieney)和营养过剩( nutrition excess)
(2)营养缺乏病:营养素摄入不足,可导致营养缺乏病。如目前世界上流行四大营养缺乏病,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缺碘性疾病、维生素a缺乏病,此外还有钙、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佝偻病,维生素b2缺乏可以引起脚气病,维生素c缺乏可以引起坏血病,锌缺乏可引起厌食症等,各种营养素的缺乏都可产生相应的缺乏病。
(3)营养过剩性疾病:营养素摄入过多,可产生营养过剩性疾病,如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特别是动物脂摄入过多,可以引起营养过剩性疾病,如肥胖症、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此外,维生素a、d摄入过多,可造成维生素a、d中毒。一些营养素摄入不合理还与一些肿瘤的发病有关,如脂肪摄入过多与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的发病有关。”
“回答正确,请问,流行病学的原理、基本原则和方法分别是什么?”
“我的回答是:
流行病学基本原理
(1)疾病分布论:分析疾病或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
(2)病因论:探讨人群中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各种原因。
(3)健康--疾病连续带理论:机体由健康到疾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4)疾病的预防控制理论:根据疾病发生、发展和健康状况的变化规律,疾病预防控制可以采取三级预防措施。
(5)疾病流行数理模型: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发生、发展及分布变化,受到环境、社会和机体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函数关系,可以用数学模型来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的变化规律。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预测它们未来的变化趋势。
2.流行病学的基本原则
(1)群体原则
(2)现场原则
(3)对比原则
(4)代表性原则
3.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包括观察法(包括描述流行病学与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法、数理法(理论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