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曙光(19)
作者:月影梧桐      更新:2021-12-13 08:56      字数:3212
  “结合隆美尔元帅的报告和空军侦查的情况,我认为俄国人确实考虑在中亚方向酝酿一次大规模的反击,而且这些兵力的来源很可能就是中央战场方向一直寻找不到的敌人重兵集团。”站在大幅地图前的约德尔大将凯凯而谈、似乎胸有成竹,“这部分兵力应该不少于4o-6o万,如果俄国人真要吃掉我中亚集群,他们至少还要在此基础上再加一个集团军。”
  得益于过去几年战事推进的胜利,一直主持重大战役计划拟定工作的约德尔炮兵上将在前不久也晋升为大将。霍夫曼穿越后,他并未就约德尔袒护李斯特元帅的决定而大雷霆,甚至在李斯特元帅因为元清洗容克反元势力持有不同意见挂冠而去后,依然给予约德尔极高信任,在授予对方大将军军衔后还明确暗示,如果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约德尔将来论功行赏还有机会得到元帅权杖,这让他对元感激涕零。
  当然,约德尔是有真本事的,他不但能够充分领悟元的真实想法,还能屡屡将霍夫曼提出的、天马行空般的战略构想转化为踏踏实实的战役计划,而不是像其他高级将领那样,要么认为元在异想天开,要么无原则地附和。他总是在大方针上与霍夫曼保持一致,在局部细节上进行微调以满足作战需求,建立起统帅与前线指挥官的桥梁。虽然凯特尔挂着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长的职务,但他大部分时间的工作是进行人事与机构职能协调,真正决定作战的核心和计划的大脑是约德尔。而且约德尔思维很少有局限性,对6海空三军作战都有十分深刻的认识,根本不像一个普通的6军将领,这一点让霍夫曼尤为器重
  霍夫曼比希特勒要明智得多,虽然他在后世顶着军事专家的名头,但他从未真正打过仗,也未在军队服役,甚至连正规军校教育也没有接受过,大多数都是基于历史而形成的研究成果,真正对作战的指挥水平和对于战争的直觉感悟远不如希特勒这个从硝烟里厮杀出来的下士,不过他知道自己的斤两,大多数时候不会干涉一线将领指挥,更不会胡乱插手集团军以下级别的作战进程,这又比希特勒靠谱得多,也更容易为将军们接受。所以他现在虽然身挂三军总司令头衔,但没人敢说元不懂战争。
  “假设这个推断是正确的,您的应对建议是什么?”
  “先,不能采取蔡茨勒总长的建议向伊朗方向转移,在军事上这完全可以办到的,但政治上却非常不利,不利于巩固我们对中亚各国独立政权的影响力;其次,也不能按凯特尔元帅最初所料想的那样退守里海东岸,其间距离太长,不等部队撤退,只怕红军已会团团扑过来,我敢打赌,他们除从中路战场抽调兵力外,一定还从南翼战线隐蔽了力量意图截杀;然后,我也不建议采用隆美尔元帅的意见继续增援兵力,道理和第二条一样,增援部队很可能会面临敌军的截击,一旦陷入敌军围困,要么我们从南线抽调兵力去支援,要么让中亚战役战役集群进行解救,前者容易变成添油战术,最终让我们和红军在里海东岸这个不太理想的位置打一场大战役,后者可能会形成围点打援……”
  一听约德尔一口气否定了三条意见,霍夫曼略微有些着急,不过他还是沉得住气,继续问道:“那最恰当的办法是什么?总不能什么也不做,眼睁睁看着隆美尔所部完蛋吧。”
  “那是不可能的。”约德尔心想,隆美尔可是元心腹爱将,宣传部一力打造的战争英雄,要是他完蛋,自己不死也得脱层皮,“我的建议是学习以往战役的例子比如霍尔姆包围圈战役。”
  “让隆美尔在中亚几国的中央绿洲带坚守?”霍夫曼反问道,“面临6o万敌军的进攻有可能守住么?”
  “8o%的概率没问题,如果再进行一些针对性调整,我认为有95%的概率可以守住。”约德尔笑道,“霍尔姆包围圈时,我军不过6ooo余各单位残部,在3个红军集团军进攻之下岿然不动,最后坚守到开春后增援部队赶来反攻;现在中亚战役集群至少有8万兵力,而且都是骁勇善战的精锐部队,抵挡5-6倍于己的敌人完全不在话下。”
  “冬季防御战不存在困难?”霍夫曼马上想到了历史上斯大林格勒包围圈里的第6集团军,同样有霍尔姆包围圈的例子在先,为什么保卢斯就办不到?
  “困难很多,第一是物资补给的难度加剧,随着气候变冷,中亚方向的天气将趋于恶劣,气象学家认为从12月份开始,中亚经常会出现风雪大作等不利于飞机飞行的天气,出现概率在6o-7o%,也就是一个月大概只有7-8天能够执行空运,这种恶劣天气至少要持续到2月底;第二是空军优势的丧失,目前我军在中亚屡战屡胜除装甲力量非常得力之外,空中优势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倘若天气转坏,这种优势也将不复存在,敌人会缩小与我们的差距,倘若空中优势还在我军这边,我认为即便对付百万大军也是有一定把握的;第三是战争心理的调节,目前这些军队基本都是享有赫赫盛名的精锐,一下子让他们从进攻转入防御会有不适应的感觉,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当然,好消息也有一些。比如我军已研制成功冬季防寒抗冻的燃料和润滑油,这次不会再出现台风战役中车辆无法使用的窘境;如果我们现在就转入防御,至少还有-4o天的时间囤积物资、构建防线,准备越冬事宜,可以让运输机部队多跑几趟给部队补充足够的兵员、物资、装备和弹药;我们在中亚是得到各民族支持与拥护的,他们能在防御战中帮上不少忙,比如防御工事的搭建、口粮协助提供等……”
  “另外还有个想法是建议让隆美尔元帅回国休息,他常年在外征战,每次都让他去最危险、条件最艰苦的地方统兵作战,以至于他身体一直不好……”
  约德尔话说得很委婉,但霍夫曼听出味道来了:他不看好隆美尔指挥防御战,或者说隆美尔所谓的攻势防御思想不适应中亚山地、绿洲坚守战,身体不好云云只是借口,他真实的目的是要调换指挥官。
  霍夫曼随口问:“您觉得谁比较合适?”
  约德尔脱口而出:“目前在中央集团军群任职的费迪南德-舍尔纳将军非常合适,他可是我军屈一指的山地战专家,一贯有比较突出的表现,城堡战役中的防御指挥也非常得力。”
  “我明白了,你去罗列准备防御战所需的补给和增援,我会将您的方案给红方再听取一下意见。”
  约德尔很快告辞了,走之前犹豫一下后说道:“关于隆美尔元帅调动一事,希望元能和他好好谈谈,我对他个人非常钦佩,这个决定完全是着眼于大局,没有任何其他意思。”
  “我明白,我会处理妥当的。”
  所谓红方,是霍夫曼别出心裁设置的第二套参谋体系,领头人员是保卢斯大将。保卢斯由于直接从第六集团军司令官的位置上被霍夫曼打去了西线当参谋长,所以一直没能晋升,直到带部队打下直布罗陀之后才得以晋升大将。
  虽然霍夫曼一开始因为历史上的表现对保卢斯有不同看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在调整对有些人物的看法。保卢斯是个非常称职的参谋长,但却是个作战室将军,很难与普通士兵引起共鸣,所以并不适合出任一线统兵大将,尤其是不能承受第六集团军司令官这样的位置。不过将他放在西线参谋长的位置上却干得很出色,各项工作井井有条,而且并未就霍夫曼突然将他从东线调往西线而有什么想法,甚至还自告奋勇地表示会替元盯住龙德施泰德他始终认为元对容克阶层不放心。
  由于西线相对空闲,保卢斯平时和老元帅等贵族军官搞不到一块,再加没有其他特殊嗜好,便有事没事就和一帮参谋聚在一起研究战事,模拟自己是红军总参谋部该怎么打东线战役,并时不时被霍夫曼征召来柏林汇报对战事决策的看法。久而久之,霍夫曼干脆让一部分后备军军官跟着保卢斯在西线组建了红方参谋部,重点研究探讨东线的重大决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初被霍夫曼放逐回柏林军事学院担任教育总监的哈尔德大将最终被查出与叛国集团有牵连而被处以死刑后,保卢斯又奉命兼任了该职务,红方参谋部的职能更加声势浩大,不仅开始模拟东线红军,也开始模拟美军决策,隐隐约约有成为第二总参谋部的架势,而且思路更加开阔(换句话说,纸上谈兵的成分更多),但对霍夫曼来说,这是个不可多得的参考意见来源,多听一听其他意见总没有坏处。
  他现在非常想知道保卢斯对约德尔战役设想的不同意见。(未完待续。)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