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欧战后的局势
作者:
准噶尔刀王 更新:2021-12-13 08:59 字数:4068
在经过战后短暂的经济繁荣后,世界经济陷入低谷,而在一战中迅速发展的中国造船业所受到了冲击最大。国内造船业在战前的每年不到十万载重吨的建造能力迅速扩充到每年超过九十万载重吨,基本上达到与日本造船业相当的规模。
经济寒潮袭来,1921年除了国内和南洋华商数家航运公司的22艘客货轮订单,中国造船业没有接到一艘来自国外的订单。
一个国家,一个领袖,如今林铄兼任党魁的中华复兴党已经取得了国会的绝对多数。
为了保障国内各大船厂维持基本的生产,林铄指示海军部向国会提交新一批的海军扩充法案。根据新的海军扩充法案,在1921财政年度,海军将新建16艘护卫舰、12艘驱逐舰和6艘巡洋舰,以应对越来越急迫的维护国家海洋权益需求。
中国海军自重建以来,就以日本为假想敌,而日本海军新建的“峰风”驱逐舰从各方面都明显要超出海军部先前建造的”繁昌级”驱逐舰一截,为此,在新一级驱逐舰的建造设计要求中,海军部明显地参照了日本海军部对外公布的“峰风”级驱逐舰的数据。
德国的舰船设计师们拿出了已经很成熟的1916型舰队鱼雷艇,并根据海军部的要求,为增加适航性参照了英国的v级和w级舰队驱逐舰,将船型改为长艏楼高干舷,舰艏也为了提高耐波性而采用了新型的飞剪艏。
最终海军部采用了芜湖造船厂以德国1916型舰队鱼雷艇为蓝本设计的后来称之为“芜湖级”驱逐舰,最终总装备部海军装备局审订的”芜湖级”驱逐舰全长118米,舰宽10.8米,吃水4.2米/4.9米,设计排水量:2630吨/3350吨,动力:四台重油高压锅炉,两台aeg-伏尔铿式蒸汽轮机,双轴推进,最大功率52000马力,设计航速:33节,续航力:4200海里/16节,武备:4座单装的127毫米/l48舰炮,4座双联装37毫米高平两用炮,533毫米鱼雷发射器四联装2座,人员编制:196人。
利益于大批来华的德藉工程技术人员,和一大批与中国企业签订了秘密股权协议的德**工企业,国内在冶金技术、金属加工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飞跃性的进步,有克虏伯公司参股的新余钢铁公司在早期基本上垄断了舰用装甲钢的供应,而设在罗源港的福建精工机械公司则成了海军舰炮的首选供应商。
由于克虏伯的参股和技术引进,福建精工机械厂逐渐掌握了大口径舰炮的制造工艺。
大口径舰炮的制造工艺与陆军火炮不同,陆军使用的山炮或榴弹炮有时可以直接使用炼钢厂生产的高强度冷拔无缝钢管,但这种钢管对于膛压比陆军火炮高得多的舰炮来说实在是太过脆弱了。
舰炮的制造能力基本上需要有很强的综合工业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
舰炮要求使用高强度的合金钢,德国克虏伯公司制造的火炮一般是选用高强度的镍铬合金钢,这就首先要求工厂具有高超的冶金技术和制造大型铸钢件的生产能力。
就拿福州罗源重型机械厂正在研制的152毫米/l50舰炮来说,首先每根炮管在加工前的铸造钢锭重量就高达32吨,为了一次浇铸成型,重型机械厂炼钢分厂仅精炼钢炉就有150吨平炉1座,50吨精炼转炉2座,30吨转炉5座,10吨转炉3座,这才能满足造船厂对于铸钢件的需求。
铸造好的合金钢锭首先经过淬火,然后用大型天车吊运到锻造厂高达20多米的3000吨自由式水压锻造机中锻造成10米多长的圆柱体,使之内部金属结构均匀密实,以提高整体结构强度。
锻造好的钢柱经二次淬火,然后被送往大型切割机上切去两端在锻压机中受力不均匀的部位,切好的圆柱体又被送往大型卧式钻床上钻去直径100毫米钢芯,这仅仅是刚刚完成粗坯的制造。
加工好的粗坯被送入一氧化碳加热炉内进行预热,通红的钢管被送进大型水压机中进行二次锻造成型,锻造出的钢管再经过低温淬火,以消除锻造过程所产生的金属应力。
整个锻造期间,都要经过仔细的检验,锻造的出的炮管如果发现哪怕再微小的瑕疵,整根炮管就成为废品。
经检验合格的的炮管粗坯被送到大型铣床上铣削出精密的炮管外壁,加工成型的炮管再送入大型镗床,镗出精密光滑的内壁,这只是一根内层炮管。按照上面的步骤还要加工出一根外层炮管,因为镍、铬等金属产量稀少,价格昂贵,一般情况下外管材料使用钨锰钢铸成,两根加工好的炮管要求极为精密的加工精度,使之能严密地套在一起。
结合在一起的双层套管外壁经过精密切削,外面还要在大型缠绕机上紧密地缠上三层高强度的锰钨合金钢丝,以提高炮管的强度,其外面还要加装一层外层套管。
为了提高炮管寿命和强度,炮口和炮尾都还要加装一层套管。然后用大型精密膛线机在内壁上拉出21条膛线来,这是炮管加工要求精度最高的一环,膛线的加工精度直接影响到射击精度。刻好膛线的炮管再装上加工好的炮栓,一根炮管这才算加工完成。
这仅仅是一根重量只有15吨的152毫米炮管。
军舰和民用船舶的建造绝对是两回事。
国内现在能建造35000吨的大型货轮,但绝对造不出一艘排量超过5000吨的巡洋舰来。
虽然在1921年的海军建造计划中就有6艘巡洋舰的建造方案,但实施起来依然困难良多,由于根本没有建造大型军舰的经验,各造船厂根本不可能**设计和建造出巡洋舰来。海军部不得不寻求得到美国人的帮助。
中美海军之间可是有个相互合作的《伯利恒合同》。
1922年共和海军部向伯利恒公司提出希望在这家美国公司建造两艘巡洋舰的意向。
美国人反应迅速,伯利恒造船厂很快提出了六种备选的巡洋舰建造方案,军舰装备的火炮数量从6门到最多16门,排水量从6000吨到10000吨都有,五花八门,让人看着眼花缭乱。
海军部长李鼎新倒是很中意美国人设计的装备了四座四联装152毫米主炮,满载排量都超过了11000吨的重炮巡洋舰方案。对于这个东西,林铄只能佩服美国人的想象力,但却毫不犹豫地否决了这一方案。
英国人为巴西人建造的阿金库尔号这个“七炮塔怪兽”足以惹得全世界人的耻笑,他可不想让自己的海军成为他国海军嘲弄的对象。
最终在德国造船专家们的建议下,海军部选定的方案是10门主炮的四炮塔巡洋舰方案,标准排水量为7380吨/9560吨,152毫米/l52主炮三联装和两联装炮塔前后各一座,六座mk4型双联装75毫米50倍口径副炮,2座四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具。
后来被命名为”福州级”轻巡洋舰一共建造了6艘,2艘由美国伯利恒造船厂建造,另四艘由美国人提供技术资料,由中国造船厂自行建造。
最终定型的“福州级”巡洋舰成为共和海军建造的第一级巡洋舰,舰长172米,舰宽17.3米,吃水6.1米,最终设计确定的标准排水量为7650吨,主机最大功率88000马力,四轴四桨双舵推进,最高航速33节,续航力7600海里/12节,标准定员512人。
“福州级”巡洋舰与一战期间建造的巡洋舰最大的不同是装备了两架弹射起飞的寇蒂斯水上飞机用来执行侦察任务。
“福建级”巡洋舰首舰福州号和二号舰杭州号于1924年在伯利恒造船厂开工建造,1926年8月,首舰”福州号”在美国交付给中国海军使用。
“福建级”是中国海军建造大型水面舰船的开端,也是中美合作的成功产物,其后美国海军对其稍加改动,建造了其一战后开工的第一级轻巡洋舰“奥马哈级”,此级军舰美国海军一共建造了12艘,使其成为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建造数量最多的一种大型水面战舰。
“福州级”巡洋舰的后三舰“南昌”“安庆”“太原”号分别由罗源造船厂、上海江南造船厂和沪东造船厂承担建造,船厂改造需要的大型装备由伯利恒公司生产和提供技术支持,通过”福州级”的建造,中国海军逐渐掌握了大型水面舰船的设计、建造工艺和技术,逐渐迈出飞跃的脚步。
这个年代,没有武器禁运,没有技术封锁,真好!
随着1919年冯国璋和1921年倪嗣冲两人先后去世,国内有影响的北洋军阀基本上就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北京政权正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势。
自四川回归中央,滇军退守川南,失去了对川省财税重地自流井的控制,如何能维持七、八万滇军的开支,就成了让“滇黔川三省联军”总司令唐继尧头疼的问题。
1921年7月,熊克武受民党派遣,在泸州聚集旧部,打着“匡复民国”的名义“起兵讨林”,唐继尧令盘踞川南的滇军顾品珍、赵又新部编成滇军第1、第2军向自流井发起进攻,同时命令刘显世派黔军王文华部从贵州进攻綦州、重庆。
刚由原川军改编而来的共和军第十一集团军士气正盛,司令刘存厚令第31师师长周道刚防守重庆,自己则率领第32师刘湘部和第33师赖心辉部分头迎战滇军。其后,李汉铭带共和军第六集团军由重庆迎击黔军。
滇军赵又新第二军参谋长杨森投靠刘湘,带着川军进攻泸州,防守泸州城门的滇军见自己的参谋长带人进城,还以为他来了援军,大开城门,将杨森所部放出城内。
杨森进城后率领手下猛攻赵又新城内的指挥部,滇军在乱战中溃败,又被城外的刘湘所部追杀,赵又新在混乱中被打死。主将战死,滇军第2军溃不成军。
顾品珍见势不妙,带领部下放弃川南,一口气逃回云南。
攻川滇黔联军大败,这边李云龙率湖南的第十五集团军两师攻入贵州,王文华进退两难,宣布接受中央改编,贵州护军使刘显世主动下野,回兴义老家“修坟”。黔军被改编为共和军第十七集团军,戴戡任司令,张承礼任参谋长,王文华、袁祖铭、熊其勋分任各师师长。
唐继尧对回省的滇军百般猜忌,顾品珍、邓泰中、杨蓁等人决定联手倒唐。
滇军第8军叶荃部首先发难,进攻昆明失利,唐继尧派兵全力围剿,叶荃向贵州败退,唐军紧追不舍。
昆明成了一座空城。
顾品珍率部进军昆明,唐继尧只得逃出昆明,乘火车逃往越南。
顾品珍鉴于形势不稳,向北京救援,并通电滇省各军接受中央整编,共和军第六、第十五集团军入滇,“二李”掌控了昆明大局,西南遂归于统一。
此时,国内只剩下两广地区和东北的奉天、吉林尚在中央统一军令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