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战淮北十五
作者:
猫疲 更新:2021-12-19 23:25 字数:3477
麻浦城(今河南永城附近),新军左厢的驻地仍旧沉浸在某种鸟枪换炮,带来的喜悦中。
一千六百匹健马,八成以上都是牡马,就算是北地的军队中,也不多见,而且是相对不挑食,好养的草原马,只要有几年时间养一养,就可以繁衍出同样的数量来。
据说,若不是为了董虎庭部从河东到淮北,长途奔走袭进的需要,才从边塞驻地据点的配额里挑选出来,我们还没那么容易得到这一笔好处,由此也可见所受重视程度。
因此,我们的驻地里,一时之间到处都是在制作和准备马鞍,或是努力学着骑马而淹没在尘土飞扬中的身影。
教导队和捉生队,亲直团和标兵团的坐骑,都被换下来后还有余一小半,然后在第一营和第二营里,各自组建了升级机动力的第一步骑团,然后在第三营编成两只步骑队。
而换下来的马匹,也没有浪费,交给暂编第四营,编成以马代步第一第三第四辅兵大队。而骡子和大驴,还有少量之类牛之类,就被归到到了散兵看守的辎重序列去,负责驮运伤员和物资。
这样就初步实现了纯军马化,我也可以自豪的宣称,新军左厢是只有马的部队了,总算不负游击之名。嗯,不过好象有哪里不对的样子。
其中,最直接的变化是,因为得到马匹的补充,而在每一团,都增设了专门的斥候编制,以提高相应单位在战地的警戒范围和反应效能。
当然这些大多数还只是体现在纸面上的初步规划,需要时间来慢慢磨合实现,毕竟骑马这种东西,还不是那么容易上手的,初上手被颠的晕头转向,摔的鼻青脸肿,那是再正常不过了。
然后是和坐骑磨合的问题,需要长时间和配属的马匹呆在一起,让它熟悉和习惯自己的气味和特征,逐渐减小反抗性和陌生,建立起来初步安全感和信赖来,才称得上是会骑马了,可以初步跟随大队人马行军。
至于要学会奔驰,冲刺,小跑等简单动作和战术变化,那就更需要时间来磨合和训练;而配合马背上刺杀劈砍的更多马战技巧,又分为对骑兵和对步兵的战术变化,集群突击的变阵,就更要经年累月的战斗和群体生活的养成。
而更高端一些的立定和行进间的骑射,小范围佯攻与战术诱导,等更加专业的东西,就暂时还不在我们的考虑之中了。
目前的要求,也就是能够让士兵保持相应的机动性,并保有部分体力及时进入指定战场布阵的需要。
起码我们这只部队,就算见事不好或是情况不妙,也有打不过或能跑掉得概率和底气。
这也变成一个基本标杆,每营主力部队和常规部队的分野,就是能不能骑马进行一定距离的战地机动。有马的士兵,日常也能多拿一份食料补贴,用来额外置办麦豆酒曲等坐骑所需杂项。
此外,骤然增加的草料供应,也需要想办法就地筹集和弄到相应的稳定供给配额,毕竟一匹马每天吃的可比一个人多得多,所需的人工和食料,也足以供养多个士兵了。
而军马还在战地补膘的需求,不然很可能变得羸弱多病而造成非正常死亡,必须喂养以富含矿物质和蛋白成分的豆麦,如果是激烈战斗之后,还需要辅以蓼槽和鸡蛋,用来疏通和化解激烈动作之后留下的淤血和隐疾。
因此多了这一千多匹马后,机动里大为拓展的同时,我们也等于多了好几千口人的日常食用,好在至少我们不用给“它们”发军饷,也不用考虑衣料被褥这些杂项,只需安排人保持卫生环境,勤洗刷和清理,顺带通过足够的训练和活动量,来保持体能状态。
为此,我再次深切感受到,拥有稳定根据地/地盘的必要性和紧迫需求了。
为了获得前沿军行司的支持和反馈,我甚至不得不忍痛割爱,挑选了一百多匹品相外观最好的,作为进呈的战利品送过去,以换取某些补给重点上的承诺。
然后又给后方留守的商团和辎重大队送过去几十匹,作为馈赠和打点之用的礼物。给相熟的刘延庆、程煊等少数人名下,也送了几匹,算是巩固矫情和关系的不时之需。
在这个时空,好马就如后世的豪车一般,属于某种高大上的身份象征,特别是对相对缺少良马的南朝来说,也是不多见的。
但是对于我军获得这批战马最高兴的,却还不是我那位善于照管马匹的斥候队长燕九儿,而是军中随行的专属兽医“悲风”,没错就是这位“悲风”。
见到这么多的牡马,他的表情就仿若西游记里的猪八戒进了女儿国,又如臭作老师应聘了封闭女校,见到了自己未来的预备役后宫一般,各种流着口水,傻笑着抚摸着这匹,摩挲着那只,这幅很有些此间乐,不思蜀的模样。
让每一个不知情的人见到了,都要忍不禁不寒而栗而毛孔战战,好吧,作为少数知情人之一,至少我可以安慰自己,起码目前他还没有对公马表示出兴趣。
另一个因此高兴的人,还有绰号“白贪狼”的随军主刀医官苏荆,因为各种摔伤和踩踏意外,让他所在的医护站里,总是人满为患。
因此得到许多新的实验素材之后,连带他总是容易神游天外,yy与自己虚拟的双胞胎妹妹各种神交互动的精分妄想,也好上了许多。
不过被我们扣下的那团人马,除了放回去报信之后,就没有了下文了,让做好各种扯皮和交涉的我部,有些空对空的失落感。
而刚刚经历了一场差点就全部覆灭的,生死惊变后的副将辛稼轩,也似乎陷入某种情绪之中,我虽然努力劝导过,但是一时半会似乎没那么快走出来。
相比之下,第五团副张宪,倒是丝毫未受任何影响,反而是因为得到一批配属的坐骑,十分精神亢奋的筹谋着重建第三大队的事情来。
虽然这场突然而至的遭遇战,让辛稼轩带出去的那只人马,损失有些大,但是能和他们一起坚持下来的人,都算是有不错的意志和经验,被顺势补充进了那只铳兵团的缺损序列里,然后新建了个第五团。
只是,这些习惯冷兵器的士兵,还需要重新培训丨一下,简单操作火铳和配合铳队作战的战术。然后从教导队抽出一些人来作为种子,再加上其余大队抽调的熟练老手,重建几乎全灭的两只辅兵大队,
至于损失的散兵,反倒是最容易补充的,这个乱世中愿意卖身投附,短时间内获得一份稳定吃粮差事的,依旧是大有人在,只是我比较挑剔而已,就算是找炮灰,也不愿意像那些友军部队一般,随地征发一些良莠不齐的货色来凑数。
特别是在后方的润州、江宁一代,不乏被遣散的地方兵员,通过军前服役的故旧,依旧保持着某种联系,因此只需派出信使,通报后方的留守商团和辎重队驻地,下一次输送物资的时候,就可以顺便将相应的员额带过来了。
这样的虽然花费和周折多一点,但是兵员质量多少有所保证,且对国朝的抵触情绪不大,对北地也有一定适应能力,用起来比较省心,不用像别部人马那样需要防贼一般,严防死守新“补充”和“募集”的兵员各种逃亡和反抗。
至于征战区的本地人士,我一般只征召来作为民夫或是短期劳役,然后才从中再挑选一些比较坚韧顽强的,作为散兵的临时补充。
这样就算混进来少数不安定因素,在集体的优势下,也很容易被吸收消化掉。
一支军队的根本,就是组织和制度建设,我目前已经摸索和构建的初具成形了,如果能够再给我一块合适的地盘作为试验田,那就更加美妙不过了。
只是以我部目前的状况和所处的位置来说,距离这种可能性和期许,还有相当的差距,毕竟按照国朝事先用来鼓励各军将士用命的期许,只需能够攻掠天下之命的名城大邑,或是立下相应的破敌大功,就可以获得分镇建帐,开幕一方的资格,
毕竟北朝犹有大唐旧日名分,虽然已经被专权的张氏一族,折腾的威信日堕,但保证不准有外域的诸侯分藩,籍以保扶之名再度生事。而在在摧亡洛都政权之后,也需要足够善战之师,来镇抚各方,乃至屏护一隅。
但这不仅仅需要相应的重视和支持,也需要足够的运气。毕竟别说是这数路大军的竞争意思,帅司里也是各有想法和山头,这都是我目前还有所欠缺的,
我有些烦恼和沉重的思辨着,一边巡查巩固防要,准备迎击河东道可能来袭的大军。
重点是北面尚未纳入掌控,宋州的芒砀山地区,而西面与陈州接壤的毫城、鹿邑、真源等大城,则是分别属于“云翼军”和“江川军”两只友军的防区,不过他们防备的是北朝都亟道外围,来自许州、汝州和汴州的偏师,关键时候我得更指望自己。
我所在永城-麻蒲城-鹿塘的位置,正好扮演了某种将徐州半包围的战场,与西北向的宋、曹、陈诸州隔断开来的缓冲,而前朝一条淮中直道的旧址,就打着宋州和毫州之间的芒砀山丘陵间穿过。
虽然直道的路面已经淡然无存,但是相对平坦的位置和路基残留,依旧是利于大规模行军的所在。
此外还有一条淤积废弃的运河支流,与直道并行而通往宋州的夏邑城。可谓是利攻不利守的,唯一地势比较险要的,就是我本阵所在的,位于运河边上地势较高,依靠无影山而立的马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