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打探消息
作者:木吾和木同      更新:2021-12-23 16:50      字数:3499
  方正睡得很沉,闹钟响了两遍,他才听见。
  他随手拿起手机看了看,才五点半。
  他挣扎半天,不想起床。
  但考虑到昨晚的凶险,还是强迫自己起来,穿上运动服之后出去跑步了。
  跑完步后,照例到门口的馄饨店吃饭。
  他特意刷了刷朋友圈,同时也看了看各个媒体群,并没有发现昨晚打架的消息。
  这既让他放心,也让他不解。
  放心的是,他不用因为昨晚那件事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不解的是,昨晚那么大的动静,又哭爹喊娘,又吆三喝四,还有不少路人在远处拍照,竟然没有收到一点消息,实在蹊跷。
  他只能理解为时间太早,知道这件事的人还太少,没有传播开来。
  于是,他给他一个在市公安局宣传处干科员的老乡发了条信息。
  大体意思是,他听说昨晚在苗圃路和西园街发生了一起斗殴事件,闹得挺大,看看市局宣传处有没有收到这方面的消息。
  他老乡叫马鹏,同县不同镇,最早在特警队工作,后来调到了市局宣传处工作。
  方正当记者的时候,曾对接过市公安局宣传处的王处长。
  王处长将具体工作安排给了下面分管纸媒的王姓副处长,其中,马鹏就在王副处长手下负责各局的信息、新闻收集。
  在聊天时,方正才知道马鹏和他是老乡,两人的关系又加深一步。
  每当发生什么案件时,马鹏都会及时告知方正,为他提供稿件来源。
  马鹏当初听说过方正犯错误那件事,但是打心底里是不相信的。
  他在宣传口工作,知道各个党政机关的新闻通稿的严谨性,除非有人故意去改,否则,是不可能出现那种低级错误。
  他更不相信方正拿着自己的前途开玩笑。
  所以,他在事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就联系方正,征求方正的意见要不要报警。
  方正当时还不想把事情闹大,更不想给报社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没有报警。
  这次,方正突然联系马鹏,令马鹏有些惊讶。
  他先是说暂时没有收到此类消息,他上班后可以让各分局将辖区内的案件、活动或会议之类的内容发给他,他查看以后再说。
  然后,他询问方正最近如何了。
  方正说自己已经回报社上班了,不过换了部门,可能不久之后又要跟市公安局宣传处打交道。
  马鹏表示欢迎,并说收到方正所说的消息后,一定会及时跟他沟通。
  同时,他说苗圃路与西园街隶属于顺安路派出所辖区,方正如果急的话,可以直接联系辖区派出所。
  方正如果不方便,他可以帮着给顺安路派出所打个招呼。
  顺安路派出所,方正自然熟悉,因为李茂就在那边当副所长。
  他告诉马鹏说自己联系就行。
  吃完饭,方正赶紧回家收拾,然后开车去了单位。
  上班前,他先是给顺安路派出所副所长李茂打了个电话,咨询昨晚上是否在苗圃路和西园街附近发生过一起群殴事件。
  李茂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方正是怎么知道的。
  一听这话,方正便猜出顺安路派出所已经知道了那件事。
  方正便说自己昨晚回家的时候,路过那一片,听路人说的。
  李茂也没多想,因为,方正住的小区离事发地的确不是太远,路过那里也很正常。
  他便告诉方正,说昨天晚上的确有群众报警说,那个地点发生了打架斗殴的事情,110指挥中心便给附近的特巡警以及他们派出所下达了出警指令。
  只是,在他们赶去的时候,附近只发现了一些断裂的棍棒。
  随后,他们立刻走访调查了周边群众,大部分人反映的确听到了一些吵闹和嚎叫的声音,但是很快结束了。
  至于实际情况如何,李茂也没说,只是说还在调查之中。
  方正特意问了一句,这是不是普通的打架斗殴事件。
  李茂说,这种可能性的确存在,不过,在这附近打架斗殴,只要查查相关有前科的人员就能问个大概。
  方正又问是否有什么重要线索之类的。
  李茂有些警惕,问方正为什么问的那么清楚。
  方正则笑笑说,自己的职业习惯,养成了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毛病,他也想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有用的新闻线索。
  李茂就说那件事已经转交了分局治安大队接手,至于有什么新的进展,他也不清楚,即便他清楚,也不能随意外露。
  方正表示理解,简单说了两句后,就挂了电话。
  看来,昨晚上那帮人在他离开之后,也是迅速离开了现场。
  也正如他之前所料,那帮人被挨了打,只能哑巴吃黄连,不敢声张。
  既然这件事没什么麻烦,方正也就放心了。
  上班后,他让张优秀、杨明开始提报昨天拓展网点时遇到的各种问题。
  他们所反映的问题比较多,也都是方正所预料到的。
  其中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很多人不知道《城市周报》是干什么的。
  很多超市、商店的老板最多知道这可能是一份报纸,但是报纸上刊登了什么内容,他们便一概不知。
  另外,他们还提出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现在已经是网络时代,谁还看报纸?
  高速网络信息时代,某地一旦发生新闻或事件,网络最先传播出来。等报纸刊登出来,已经是明日黄花了。
  方正认可这种观点,但是,也正是因为网络高速发展,才让新闻或事件丧失了权威性和公正性。
  大部分传播某个事件或新闻的传播者,并没有受到过严谨而系统的新闻培训学习,他们对事件或新闻往往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真正的新闻记者,首要做到的就是客观性。
  也正因为传播者的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影响较大的新闻或事件被传播之后,诞生了很多不同的版本,乃至于让新闻或事件本身往相反的一方面发展。
  也正因为这样,才出现了很多造谣者。
  他们对所发布的视频进行剪辑、嫁接,为了流量,引导了舆论导向。
  而作为报纸,白纸黑字印刷,如果做不到权威性、真实性,那简直是在自寻毁灭。
  所以,报纸仍旧具有一定的市场,只不过,市场在缩小而已。
  另外,一些专刊、行业类的报纸,也是具有很大的生存空间的。
  现在,受冲击最大的还是传统的,刊登新闻时效性的报纸。
  正因为报纸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时效性”,所以,无论日报,还是晚报,都比不上网络的时效性。
  再者,报纸的版面非常有限,而网络新闻的存储量几乎可以用“无限”二字来形容。
  所以,一定要知道两者之间的区别,扬长避短。
  老百姓和读者能考虑到这些问题,作为报社从业者更应该考虑到,并寻找应对方式。
  好在,《城市周报》是一份周刊类报纸,并不以时效性见长,他有自己独特的内容。
  经过这三年的发展,报纸发行量在逐步上升,便证明《城市周报》有生存下去的可能性。
  对于纸媒来说,在一二线城市,竞争压力可能会很大。
  但是,像潍州市这个二线半城市,纸媒的市场还是挺大的。
  房产、汽车、金融、医院、商场等行业,都有在报纸上宣传的习惯。
  而且,当地人也有一定的读报习惯。
  再者,很多纸媒也开始推出电子报刊以及新媒体阵营,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所以,短期内,报纸还不会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许多与报纸内容有关的方案,方正之前曾经做过深度调研并做了规划。
  不料,一个黑锅下来,直接将他打趴下了。
  现在,虽然又恢复到正常状态,但是,他已经不在采编部,无法干预采编部的工作。
  再者,他的本职工作还没有做好,又怎么好意思去多管闲事?
  现在,他尽量做好本职工作,以后再慢慢找机会去提升报纸的内容质量。
  经过一上午的时候,他与张优秀、杨明将昨天收集的问题进行了多方面讨论,汇总成了十二个问题,并给了答复话术。
  然后,他安排杨明将这些问答话术形成电子版,并打印一份,他决定给王建设看一下。
  另外,他又安排杨明再把昨天所拓展的所有网点都形成电子表格,并按照刚才讨论的优先级别进行划分。
  方正拿到那份问答话术之后,去了王建设的办公室,但王建设已经外出。
  于是,他直接把电子版发给了王建设。
  不久后,王建设回了一句:很好,按此执行。让办公室统发学习。
  与此同时,系统奖励给方正180个小时的生命。
  方正便直接把电子版发给沈萍,同时把王建设的微信答复截图一并发了过去。
  沈萍回了个ok的手势,立刻统发邮件后,在报社微信区内艾特了所有人进行学习。
  当所有人看到这份问答话术后,顿时对方正佩服不已。
  他们昨天遇到的问题,竟然被形成了统一而标准的答案,而且说得非常到位、贴切。
  于是,有些人开始思考他们与方正之间的差距。
  尤其是那些和方正年龄差不多的人,觉得自己跟方正一比,差远了,怪不得方正那么年轻就当了报社的主任。
  看来,同样的工作,不同的人去做,结果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