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收回商赋承包权
作者:
蜀州奇侠 更新:2021-12-23 19:38 字数:4169
作者按---明朝末年,面对辽东鞑子,国内剿匪朝廷开出征收三饷药方(辽饷每亩派银9厘,从土地上征收526万;崇祯十年到十三年征收剿饷280万,崇祯十二年开始每亩征收练饷1分银子,计720万两,如此三饷每亩共计摊派2分3厘,从土地上合计征收1536万两,相当于2-3斤大米。),如此饮鸩止渴,再加上天灾人祸,李自成义军一入河南如燎原之势不可收拾,直至明朝末年。
同样在清朝中叶面对太平天国南方财税重点沦丧局面,满清在各地设置关卡征收厘金,通过各个税关货物征收1-5厘税金,层层设关层层收税,如此在宣统年间达到4300万两白银。
从税制角度来说,满清通过厘金这种间接税比起明朝直接摊派到田赋中高明。
而主角作为地方乡绅无法设卡征收厘金,而直接将地方集市税赋征收纳入管控范围,虽然得罪利益集团,但其税收基础要比满清厘金大。
接上文
而趁着这个机会,兴隆集乡(保)长刘先发则忙着接管地方事务。
方圆三十余里就只有这样一个集市,一旬两天逢农历一、六赶集,方圆三十里的民众都早早出门,背着担着要交易的货物,呼朋唤友的赶到集市买卖货物。
农忙刚过,忙活了半个月家里面日用品需要更换,这天赶集的非常多,人流慢慢的汇集,在离集市一里远的地方居然汇合成长长的人流,熟悉的不熟悉的相互打着招呼,向集市赶去。
大家有说有笑的,突然看到前面有人停下歇息,有的更指着远处山沟议论什么,大家感到稀奇,一个个抬头望去。
远远的看见有人在岩石上用石灰写了几句口号,与蛮清愚昧固步自封不同,在古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环境下,各个家族都有请私塾,教族中子弟读私塾。
大的家族私塾老师多,读书的子弟多,小的家族虽然人数少,也拿出钱两断断续续的请私塾老师。
再加上一些沾亲带故的,七大姑八大姨的子弟,如此民间识字的男丁超过三四成,可不像蛮清那样愚昧无知。(爷爷过世已经十年,让人惊讶的是其竟然能够背论语,真是匪夷所思)
岩石上有字,这可稀奇了,识字的边走边念,而不识字的更是竖起耳朵细听,念的听的一个个喜形于色,但又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为何如此,主要因为上面写的与现实相差太大了啊。
“集市官派乡公所,商赋3-5厘,不给少给税票者,贪污”
这兴隆集是刘大爷承包的,刘大爷承包兴隆集税赋征收已经十多年了,难道官府派来管理直接管理了?
“清丈土地,上上等良田正赋5升,上上等旱地正赋3升,加上三饷与各种摊派翻倍。”
众人一听喜出望外,前几个月村中有几个后生抗税抗摊派,实在是离谱了,自从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之后,虽然有利于朝廷征收银子,有利于交通便利省份,但内陆省份则完全不一样。
过去官府征收粮食用斗量,虽然也会多一点,但也还是有一个量。现在官府直接征收银子,光火耗就多征收五成。
一亩上上等旱地本来正赋3升,即便加上三饷也不过6升小麦,但官府征收到1斗2升左右,再加上火耗,得实打实买两斗多小麦,征收太多民众苦不堪言,一些人选择逃荒,而绝大多数则在家中煎熬。
前几个月听说罗家堡保长杨秀才带头抗赋抗摊牌,大家激于义愤纷纷参加,后来听说杨秀才赶往府城找巡抚理论被扣留,想不到今天终于有结果了。
大家面露喜色,很多人连声欢呼道:“青天大老爷,现在我们有救了。”
“火耗两成,多收者贪污”
自从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后,虽然方便官府衙门但则苦了一些经济不发达省份,田赋丁赋缴银子,火耗完全看衙役心情。
少则三成,多则五成,如果只是两成,那实在太少了吧。
“免费为男丁办理身份证,防止土暴子细作混入”
身份证,这是一个什么东西?大家都是下贱的农民,按理说农民要远出的话需要到县衙门办理路引。
但这种东西办理起来非常麻烦,也没有那个真心办理。
“清理户口,每丁丁赋1钱2分”
也不可能,现在有的地方已经征收到5钱了,搞得大家逃荒的逃荒,有的干脆落草为寇,怎么可能1钱2分银子。
“税票可抵税,1两税票抵5分税银”
再说了,这税票是什么东西,大家从来没有听说过。
“参加里兵,保境安民,反对官府横征暴敛”
风闻秀才公杨麟已经回到罗家堡现在正招兵买马,筹集粮草以准备讨伐土暴子。
若通过考核成为里兵正式成员,不但家中一名男丁免除丁赋,而且每天可以领2分银子,虽然比乡下工钱要低,但对乡下人或者是一条出路
若考核不合格刷下来的也不用担心,每里有10个候补男丁,不但免除丁赋,农闲训练时包吃包住每天还有1分银子补助。
......
大家念叨着,很多人不以为然,有的更认为这是那个诚心恶心刘大爷呢?
有的诚心看好戏,嘀咕着今天这兴隆集大概龙争虎斗,何方神圣胆敢如此戏弄刘大爷呢?
大家边走边议论,都不以为然,有的人嘀咕,若真的按照这个执行的话,虽然这几年天气不好,但大家还是能够混过温饱,有好日子过的。
大家赶到市集,让人惊讶的是在场口,在场子里面多了一些陌生人,这些人有的打扮成书生模样,有的则是一副公差打扮,站在场口收税。
难道真的变天了,难道刘太爷不再收商赋了吗?大家感到惊讶,有的更是努力寻找那些白役的身影。
让人惊讶的是这些读书人一个个态度都颇为和蔼可亲,简单评估东西价值之后,迅速的算出税金,让大家缴纳税赋。
税金不高,至少比往日刘大爷他们收得少,低于1钱的货物不需要缴纳任何税银,超过的也收得非常少。
在收完税银之后,让人惊讶的是居然还撕票,缴了多少撕多少票,指着票据,一个书生模样的提醒道:“大爷,这是税票,好好保存,将来可以抵丁赋的。”
何老头哆哆嗦嗦的接过税票,不敢置信的看着对方,问道:“这位差官,这,这几张纸还能抵银子?”
杨麟笑了笑,点头道:“是的,大爷。这可不是寻常纸张,这是税票,是你缴纳商赋的凭证。
你这里有6个铜板的税票,这一张上面写了一个五字,是五个铜板的税票,这一张税票上面写了一个一字,是一个铜板的税票,加在一起是利用个铜板的。
如果凑齐20个铜板就能抵1个铜板的丁赋,若你一年能够凑齐1两银子的,也能抵5分银子的。
一年下来,若是凑齐2两4钱银子的税票,到时候衙役来收丁赋,直接将这税票交过去就好了。”
何老头大惊,接过税票仔细看了看,上面有两个红色印章,虽然信了三分,但还是将信将疑的问道:“差爷,你,你没有骗我老汉吧,官府公差收田赋丁赋什么的,一个个恨不得多收一点,怎么这几张纸能够抵钱呢?”
杨麟笑着指了指税票道:“大叔,你看看,你赶集标语看到了吧,你再看看这税票,这里是县户房的印章,这是你们兴隆集的印章,两道印章啊。”
何老头将信将疑的收好税票,将其折叠后放在衣服最里层,害怕丢掉。
市场中人声鼎沸,大家一面高声叫卖一面讲起几天前街头那番龙争虎斗。
大家争论不休,但都认为自己知道的是最准确的,争论虽归争论,但这几点毫无疑问。
秀才公认为向大家征收商赋,这是民脂民膏,应该官府出面而不是刘老爷这些豪绅。
若没有兴隆集这几百两银子收入,秀才公被逼无奈只有按照过去标准征收田赋丁赋。
众人长舒一口气,赶集缴税自古皆然,自己每次也没有少交多少,但若因此官府不再横征暴敛何乐不为?
卖完东西到两边店铺买东西,远远的看见每个商铺都挂了一个营业执照,用一块匾做成,上面有列出户主姓名,经营范围,地址,与店铺规模等。
指着这个小横匾,店主夸耀,过去虽然年年向衙役缴纳2两银子的商赋,但从来不会给匾什么的,现在集市委任了一个保长大人(大家习惯称呼)居然给大家送了一个匾。
自己这店铺虽然是下等,但是下中等,可比其他几个店铺强多。
过去地方税赋征收一般承包给地方豪强、地痞无赖,现在杨麟强行收回,虽然与普通老百姓没有关系,但受损最大的就是那些承包商赋征收的豪强,可以说断人家财路。
大家最初以为会上演龙争虎斗,谁知道刘老爷早就被摆平了,现在看到这样一个结果,很多人啧啧称奇。
稀奇之余,一些人显得莫测高深故弄玄虚,声言田赋征收政策将变化。
这可与大家息息相关,众人显得非常好奇,有的人连连追问,难道一路上看到岩石上所写的能当真?
这怎么可能,自古以来官府苛捐杂税要命,现在土暴子又打来了,地方用钱的地方非常多,怎么可能减轻大家负担?
但另外有人反驳,这一切都是杨秀才订的,虽然在府城吃了官司,但秀才公还是逼得那些贪官污吏让步。
秀才公现在大展宏图,正招兵买马准备驱逐土暴子,正革除昔日弊端。
这兴隆保长叫刘先发,秀才出身,在杨秀才身陷牢狱的时候鼎立襄助,可是一个大好人啊。
众人议论纷纷,大家纷纷打探新任保长,片刻之间名声传遍大街小巷。
刘先发秀才出身,在杨秀才身陷牢狱的时候鼎立襄助,可是一个大好人啊。
众人一听感慨不已,好官贪官大家见多了,老百姓最希望遇到的少摊牌不摊派的官员。
从明朝中叶官府常常层层摊派,地方田赋早就超过水田1斗旱地6升水平,现在加上三饷还不过如此,大家打心眼佩服。
民众认死理,官府为大家着想,大家也不可能与官府做对。
官府征收田赋的消息传开,很多人自发的缴纳,根本不费多大劲。(民国时冯玉祥曾经在四钏亲眼所见,其他地方缴纳赋税要催促,而四钏很多地方民众自发的缴纳。)
现在官府在各个集市有建立乡公所,除了乡长与衙役之外,还驻防了一个中队的里兵负责征收夏粮秋粮,这可比过去方便多了。
在万历以前地方甲首需带着甲丁将粮食运输到府城、省城的,路上要走几十天,来回一趟人基本上瘦一圈。
张居正施行一条鞭法之后虽然不再缴纳粮食而缴纳银子,但多需要贩卖粮食换成银子,不但受伤人盘剥,还有火耗,更可恶的集市上那些奸商看到乡亲们需要缴纳赋税的时候拼命压低物价。
民众交上一担粮食的银子,常常需要多两三成粮食。
但张居正一条鞭法也不是毫无用处,至少大家不需要将粮食运往数百里开外的府城、省城。
大家担着粮食前来缴纳夏粮秋粮,杨麟最初还害怕大家不相信准备派人敲锣打鼓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