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5章 政由宁氏,祭则寡人
作者:木子蓝色      更新:2021-12-23 22:56      字数:3401
  “政由宁氏,祭则寡人!”
  金殿之上,承乾幽幽叹出一句。
  听到这句话,满殿百官,都不由的神色各异。
  在座的都是朝廷重臣,基本上都能听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这其实是一个典故,说的是在春秋之时,卫国孙氏和宁氏两大族专政,卫君形同傀儡,没有实权。卫定公临死,让孔成子和宁惠子立子衎为太子。
  卫定公死后,太子继位为献公。
  献公在位时,与贵族大臣关系矛盾重重,有次孙文子和宁惠子去参加献公的宴会,结果去了后从早晨等到晚上,都没受到召见。后来听说,献公打鸟去了。
  两人很生气,去找献公理论,结果献给还穿着猎装接见二人,这在当时是十分无礼的举动。二人愤怒之下,最后决定推翻献公。
  孙文子举兵叛乱,献公逃到齐国。国人另立国君,大权落到宁氏手里。
  献公逃亡在外,想要回国,便派人与国内当政的宁惠子宁喜商量。
  说出了那句著名的,“政由宁氏,祭则寡人”的话来。
  把政权交出,只承担祭祀。这实际上,就相当于只当个无权的国君,位尊而无权。
  宁氏一开始不肯答应,但最后被说服,终于迎献公回国。
  堂堂大唐天子,此时当着满朝重臣的面,说出这么一句话,这话里的意思,让众臣脸上火辣辣的。
  可虽然如此,却没有人退让。
  这是大家共同的利益,如今有这机会,谁会放弃呢。
  连房玄龄长孙无忌这些重臣,都认为大唐这么大,皇帝管好中原就好了,至于四边之地,那些蛮荒苦寒之地,就交给封臣诸侯们吧。
  当然,为了表彰奖励诸侯们用心守卫边疆,当然得给出一些好处。
  褚遂良提出王爵和公爵侯爵的封地称国,伯子男皆称为领。王国、公国、侯国,以及伯爵领、子爵领等。
  贵族们的爵号,以后也以封地名字加封。
  比如张超为赵王,是亲王爵,他封地吕宋、渤泥等,那么以后他要么叫吕宋王,要么叫渤泥王,叫赵王就不合适了。吕宋国王张超,流球国公张璟,木鹿郡王苏定方,碎叶郡王房玄龄。
  不再以过去古国名为作封号,而以实际封地做封号。
  古国名古郡名古县名,只做虚封爵位封号。
  分封建国,以后就代代相传了。
  封国是大唐的分封之国,但有相对的独立性。
  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诸侯是天子的封臣,但各诸侯国内诸侯们分封的骑士,就不再是皇帝的封臣了。
  当然,也没有那么的独立。
  各诸侯国得使用大唐朝廷的律法、税法,拥有兵员也不得超过朝廷规定的爵位拥兵之额。诸侯之兵不得私自越界,对外开战,必须由朝廷同意。
  诸侯属于自治领,没有立法权和外交权、开战权。但有行政权、司法权、征税权和拥兵权。
  但封地确确实实,就成了诸侯的私人财产,封地上的一切,都属于诸侯所有,除了人口。封地里的人口,是不限流通的。
  诸侯权益提高,但没说就分裂出去。
  大唐依然是统一的,统一的文化、语言、货币、律法、税法等等。
  张超这个时候提出加大诸侯领地权,选择的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
  太上皇被朝廷放逐去美洲,皇帝权威受到很大影响,尤其是朝廷军队刚经行整编,皇帝还没能控制军队,而诸侯手里又还有着强大的领主武装。
  在这种时候,刚继位不过半年的皇帝,根本还没有抓到帝国的实权。张超这时提出给诸侯们更多权力,承乾要反对,也无能为力。
  最关键的还是那些实力强大的诸侯贵族们的态度,特别是这些爵位高实力强,又在朝中担任要职的这些大贵族。
  他们只要跟张超站到一边,那皇帝连挣扎的余地都没有。
  以前张超想着慢慢来,觉得这样做太简单粗暴,会让他和承乾的关系彻底的决裂,难以修复。但在南下这一路上,他想了许多。
  拖的越久,变数越多。
  承乾毕竟也是个聪明和有能力的人,若让他慢慢的握有实权,情况就又将不一样了。
  在他还没有反抗能力的时候,把这件事情搞定,无疑是最佳时机。
  今天朝堂上这些人,都站在了分封法的这边,起码可以确保一二十年内承乾都难有翻盘机会。
  承乾无力。
  这又是一场逼宫。
  自武德六年玄武门之变后,大唐最高权力的更迭总是如此的频繁。或者再往远点说,自杨广江都被弑之后,皇权也不再那么让人畏惧了。
  当年高祖逼隋恭帝禅让退位夺的皇位,高祖的皇位又被太上皇玄武门宫变夺得,逼他退位。
  十几年后,太上皇又被他在张超、长孙无忌等的帮助下逼迫退位,还被流放到了美洲去。
  如今,又轮到他了。
  一年时间还没有到。
  他这个皇帝已经再一次被房玄龄、长孙无忌这些人逼宫了。
  大唐的皇帝,已经如何没有权威尊严了吗?
  有人说他李家得位不正,如今皇位便也充满刀光剑影。
  连长孙无忌都不支持他,他还有何可说的。
  无力的挥了挥手,承乾有些疲惫的道,“此草案交内阁、翰林院、议会一起商议,然后呈交于朕。”
  能拖一时是一时了。
  该争取的还是得争取。
  朝会不欢而散。
  从金殿回到御书房,承乾直接摔碎了好几个茶杯。
  “王承恩。”
  “老臣在。”
  承乾仔细的打量着王承恩,“你掌握着六扇门,肯定知道不少事情。这次的事情,大臣们意见出奇的一致,这其中到底是怎么回事?”
  “陛下,赵王从江南发回一封信,然后马周出面联络重臣元老们,最后就有了今天金殿上的局面。”
  “如此大事,你为何不禀报朕?”
  “陛下,臣也是今早才刚刚知晓,这事情谋划的很机密。”
  大臣们都走到了一场,他这个皇帝彻底的被架起来了。
  “王承恩,朕能信任你吗?”
  “臣誓死效忠陛下。”
  叹息一声,承乾无力的靠在椅上。
  “天子亲军,他们能听朕的调动吗?”说这话的时候,承乾的眼里闪过疯狂的光芒,他不甘心。
  他亲眼见过祖父被逼退位后的样子,也亲手把他父皇逼退了位。
  他不想做第三个太上皇。
  “陛下三思,这太危险了。”王承恩惊吓。
  承乾冷笑,“你这意思,朕调不动天子亲军了?”
  天子亲军,左右千牛卫、左右金吾卫,总共八万禁军,驻于京畿。
  虽然这支兵马设立之初,就说是由皇帝亲自掌握的。但这朝政不也是由天子亲自主持吗?
  皇帝不是将军,他要掌握兵马还得通过禁军的元帅、将军、校尉们,得靠着这一层层一级级的将校们完成自己的指挥。
  天子诏令也好,天子的谕旨也罢,当皇帝失去权威的时候,这些都没有用了。
  最可恨的是,朝廷里连一个支持他的人都没有。
  大唐的忠臣将士们呢?
  就没有一个忠贞之士吗?
  “陛下,若没有枢密、兵部和三衙,陛下就算有旨意颁下,可顶多能调到一两营的兵马,想调动更多的天子亲军,却难。”
  王承恩看着年青天子那痛苦的样子,忍不住道,“陛下,其实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危险。诸侯们不过是想要增强自己的领地权力罢了,陛下就算妥协一下,也没有关系。”
  “今天诸侯一起发难逼宫,要朕同意分封法,谁能保证他们明天不再一起来逼朕退位,好立一个幼儿当皇帝,以便操纵?”
  “臣以为这种事情是不可能的。陛下想想,今天诸侯能够齐心协力,那不过是因为分封法对诸侯都有利。赵王正是算到此,才会这个时候发难,长孙相国他们也才会支持。”
  “但若是说迫陛下退位,老臣相信长孙相国肯定第一个不答应,甚至房相也肯定不会答应的。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事情,贵族诸侯和大臣们绝不可能意见一致。”
  承乾冷哼一声,“那依你之意,朕难道还应当高兴不成?”
  “陛下,不要心急啊。陛下今年二十,赵王却已经四十了。二十年后,陛下四十,赵王却老矣。早晚,赵王会离开。”
  “赵王不是说十年之后就退隐吗?陛下忍一忍,等一等。等赵王离开朝堂,陛下慢慢培养安插心腹,慢慢掌握朝政也不迟啊。想一想历史之上,多少年少君王继位之时,被权臣掌政。就如今天陛下所说的那句话,政由宁氏。历史上,献公回国之后,可是很快联合孙家,把专权的宁氏给灭了的。”
  硬拼是拼不过的,尤其是在分封这种涉及所有贵族诸侯利益的事情上。得迂回,迂回不过,还能熬。
  天子才二十年,哪怕熬个二十年,也才四十,有的是时间啊。
  “朕不甘啊!”
  “陛下,慢慢来,你依然是大唐天子,是亿兆子民的皇帝。时间,是对陛下最有利的。”
  “陛下以后不妨多加重用科举士子,他们肯定比贵族们更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