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风暴
作者:三观犹在      更新:2021-12-24 00:01      字数:3249
  景元二十二年五月,东海三大寇之汪横率领六万倭寇攻占崇明岛,俞大猷、张元敬率军迎战,于五月八日晚动崇明之战。
  由于是夏季,空气干燥,明军以一百多门红衣大炮轰击崇明岛,几百炮弹过后,整个崇明岛火光四起。炮火攻击之后,俞大猷一声令下,六万江浙军在炮火掩护之下,向崇明岛靠拢。
  倭寇在经过初期的慌乱之后,也逐渐稳住心神,由于火炮都在战船之上,匆忙之间迎敌,只得以弓箭抵抗。
  登岛之后,明军与倭寇展开了近身肉搏战,这些倭寇,单打独斗很是凶狠,起先有无数明军被杀。然而明军部队一登岸,立即结阵,十二人一组,盾牌手、长矛手、标枪手等各司其职,一旦有人失去战力,立即有其他人补上,阵容也不会乱。这套阵法,如同刺猬一般,让倭寇无从下嘴,吃尽了苦头。
  战斗持续了一整夜,等到天亮之后,战斗已基本结束。
  崇明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杀死倭寇三万多人,俘虏一万余人,另有两万余倭寇在撤退途中,遭到张元敬水师的伏击,击沉船七十多艘,仅有八千余人冲破突围,逃亡海上。
  而大明军队也损失惨重,这一仗下来,伤亡也过一万。
  倭寇来时气势汹汹,谁料却一败涂地。
  出乎意料的是,三大寇之一的汪横,眼见不敌,独自乘船逃窜时,结果被封万里堵在了半路之上。
  激战之下,汪横被封万里刺瞎一只眼睛,生擒活捉。
  本来,汪横与封万里,一个是九州剑神,一个是海上之王,实力不相伯仲,可汪横身处颓势,未战便落了下风。
  崇明之战大胜,鼓舞了明军士气,毁掉了三大寇根基。逃出去的八千倭寇,没有了汪横领导,便如一盘散沙,虽然继续在东海作恶,却再也成不了大气候,掀不起风浪。
  当天夜里,我与徐若男一夜未睡,与俞大猷在关武台上,目睹了整场的攻岛之战。
  倒不是我们不帮忙,当我们表达出想要效力的意愿时,俞大猷断然拒绝了。
  这种规模的集团军队作战,江湖中人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很是有限。武林高手虽能以一抵十,但一百武林高手在一起,极有可能打不过五百训练有素的战士。若一千武林高手面对五千士兵,等待他们的只有被屠杀的命运了。
  这就是为何江湖上武功高手如云,朝廷却从来没有建立一支由武林高手组成的军队。而江湖高手,一般则是充当王公贵族的侍卫,在军方担任斥候,或者帮主军方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
  江湖高手的单兵作战能力较强,能够在战术上取得不小的优势,然而在战略上,除非是三境之外的大宗师,江湖中人很少能够左右战争的结局。
  天亮之后,徐若男要前往幽冥神教总舵,我将她送到了城外。如今倭寇败退的消息尚未传开,路上还有些准备携带家私逃难的百姓,这时,有明军骑着战马在城内散播着“倭寇大败”的消息。
  一连送出七八里,到了长江渡口。
  徐若男笑道,呆子,你再送,就到了江宁了。
  我笑了笑,那敢情好,早就听闻钱塘潮乃当世奇观,我已迫不及待去看了。
  徐若男说,我在江宁等你。
  这一日,徐若男乘舟南下。
  三大寇之汪横被抓后的当日,便被人接走了。据张元敬说,接走汪横的人,武功极高,既不像锦衣卫,也不是东厂,但提人时却用的是朱润泽的密诏。
  这不由让人猜测这些人的身份,大明朝何时又建立起这样的组织?
  大明朝的公文,一般是由内阁票拟,然后由皇帝批红,按照流程颁。密诏则不同,无需经过内阁,直接由司礼监出,加盖的也不是正玺,一般多用于处理皇帝私事。
  汪横不但是东海三大寇之,他还有个更重要的身份,三十年前的大明禁军副统领。坊间都在传闻,说老皇帝朱悟能并未驾崩,而是隐匿于江南,作为先皇当年最信任的两人之一,汪横一落网便被带走,不由让人联想起这个传闻。
  早在崇明之战前,解押胡宗宪前往金陵的圣旨便已经下来,但大战在即,锦衣卫都指挥使6兵却将圣旨向后延迟了一日,这让胡宗宪能够从容部署崇明之战。
  战事一结束,扫尾工作还没结束,锦衣卫6兵便决定要解送胡宗宪前往金陵。胡宗宪与锦衣卫及六扇门交换意见之后,锦衣卫同意由六扇门派人监督押解过程,在胡宗宪提议下,由我来承担监督之责。
  对于刚取得胜利、还沉浸在喜悦中的明军来讲,这一消息不啻于平地惊雷。当日,两个营生哗变,率人包围了松江府,领队之人叫李康达,是胡宗宪老乡。
  这个人性格刚烈,脾气暴,又是个直性子,听到锦衣卫抓了胡宗宪,刚从战场上带下来的血气,一下子冲上头脑,率领八百同乡子弟兵,将松江府衙围的水泄不通。
  这些明军本就归胡宗宪节制,如今胡宗宪被抓,有人带头出来仗义执言,其他人自然也不会阻拦。
  李康达大声指责道,向来都说杀败军之将,从来没听说打仗胜了,还要入狱问罪,这大明朝廷公理何在?
  这句话声音很大,质问的对象自然是锦衣卫。可是锦衣卫是皇帝私人特务机构,只对皇帝负责,坚定不移的执行皇帝命令,至于百姓、百官、军队怎么想,他们根本不在乎。
  昨日6兵为了抗倭,已经犯了一次致命失误。
  虽然说他本意上是好的,为了百姓,为了大明江山安泰,这位锦衣卫都指挥使出于公义和良心。但若从皇帝的角度来考虑,6兵犯的错误是不可饶恕的,这甚至能影响到皇帝对他能力的怀疑。
  胡宗宪已卸下二品常服,而是穿了一身粗布麻衣。
  按照大明律,胡宗宪如今免为百姓,无权穿绫罗绸缎,当然,他只是回金陵受审,就算是锦衣卫,也无权给他上锁镣的。
  胡宗宪走到门外,看到了将松江衙门围住的李康达,又看了眼在不远处的俞大猷、张元敬等人,脸色阴沉的走了过去。李康达嗓门颇大,说部堂大人,我都听说了,朝中有奸臣诬陷于你,我们兄弟商量了,要跟着你一起去金陵,向皇上求情!
  我心中暗叹,这李康达,看上去是给胡宗宪求情,但实际上这是将胡宗宪架在火上烤啊,胡宗宪的罪名之中有一句叫结党营私,你越是求情,越是将他往绝路上推。
  同样为将,俞大猷、张元敬只是一脸漠然站在那里一言不,为将境界,高下立分。
  只见,胡宗宪站在李康达面前,伸手给了他一巴掌。李康达捂着红肿的脸,道,总督大人,我们……
  胡宗宪示意他别吱声,却问俞大猷,俞将军,这位将军咆哮衙门,聚众生事,按照大明军律,该当何罪?
  把军营哗变定性为聚众生事,俞大猷哪里不知胡宗宪有维护李康达的意思,于是道,重打四十板,罚俸半年。
  胡宗宪说如今你是将军,你职务最高,这里你说了算。
  6兵眯着眼睛,率领其他几个锦衣卫冷眼旁观。
  胡宗宪抬头看了眼天色,来到我身前道,此行金陵,麻烦苏捕头照顾了。转身对6兵道,6大人,我们走吧。
  刚走出没多远,张元敬跟了上来,将我叫到一旁,拿出二百两银票道,这是我和俞将军几人凑的二百两银子,这一路之上舟车劳顿,胡大人还请你帮忙照顾。
  我不悦道,咱们可是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你给我银子,这是寒碜我呢?
  张元敬道,这是我们的心意,也不是给你的,主要是一路上总有要花钱的地方。而且到了金陵,那么多衙门,上上下下也要打点,有些钱该花还是得花的。
  我暗想这张元敬行军打仗是一把好手,可是对于人情世故还是稚嫩了一些,金陵乃繁华之地,这二百两银子,也就是去一次秦淮河喝花酒的价格。
  不过,就这些钱,还是张元敬他们好几个人凑的,我于是手下,郑重道,胡大人之罪,有没有转机?
  张元敬摇了摇头,说这件事蹊跷的很,冯公公前脚刚走,锦衣卫后脚就跟上了,这似乎是设计好的一般。我与俞将军早就觉得不对劲了,却又找不出办法来。
  我知道胡宗宪被押之事,极有可能涉及到京城中的权力之争,稍微处理不慎重,便会带来杀身之祸,想到此,我说道:此事症结,唯有一人能解。
  何人?
  我说,当今圣上。
  一名锦衣卫在后面催促,赶紧的,别墨迹了。
  我这才与张元敬告别。
  这一日,胡宗宪押解北上。
  东海战事平静了,可是有一股风暴,在江南悄然刮起,而风暴的源头,正是这位刚在抗倭之战中立下奇功,而又锒铛入狱的江浙总督兼巡抚胡宗宪胡汝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