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和稀泥
作者:苍山月      更新:2021-12-24 01:48      字数:3191
  宋仁宗赵祯从历史角度来看,并非一代雄主,最多算是个守成之君。
  可是同样,那些开疆阔土、傲世天下的圣明之君们,有一点也是没法和他比的,就是一个“仁”字。
  一个人做一时的好人不难,做一辈子的好人却不容易。
  做为一个执掌天下的皇帝,要做一辈子的好人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赵祯就偏偏用一生在诠释,什么是一个好人!
  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数十次减免各地税赋,遇有天灾人祸必拨款赈济灾民,并下诏责己,罢饮宴歌舞,亲自祭祀天地,为生灵祈祷。贵为君王却从为难下人,为免宫中浪费,宁可苦着自己,也不妄加用度。对宫人内侍,更是从不苛求。
  他珍视每个普通人的生命,故决狱严谨,全国的死刑案卷都要经过他的最后复审御批方能执行,仁宗对能从宽的决不重处,故每年从他的笔下超生的死刑犯不下千人。
  他曾对大臣说道:“卿等素知,朕气极骂人时,也决不说‘你去死吧’这种刻毒的话,就更不敢在断狱中滥用死刑了。“
  一个万万人之上的皇帝,谈笑间就能决人生死的君王,竟能做到珍视每一个百姓的生命。可能除了赵祯,再找不出第二个了。
  就连把宋史篡改得乱七八糟的蒙元,都在他们撰写的《宋史》之中这样评价赵祯——
  “于君者,止于仁!”
  可见,千古仁帝的美誉,并非虚名!
  ....
  而老好人赵祯,在内忧外痪的大环境下,还能把北宋这艘破船修修补补不至翻船,甚至推到了华夏文明的巅峰,还因为他有另一个好本事——和稀泥!
  做为皇帝,即使再好的人,再仁爱,也难免会遇到两难之事。
  比如范仲淹,赵祯明知范主新政乃国之良方,却不得不对守旧派妥协。而且,为了平衡朝局,也不得不把范、富等人贬黜出京。
  可是,范仲淹要置仕,赵祯当然不能准,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范仲淹弄到京城来,当面劝阻。但,朝中大臣反对之声极大,又做何解?
  怎么办?
  凉拌!!
  深明和泥之道的赵祯只好在这件事情上打起了太极.,一面安抚朝臣,一面又下诏令范仲淹归京。但是,给范仲淹的旨意是发下去了,可迁任魏介的调令却是迟迟不到鄱阳。
  给范仲淹的圣旨之中,可是明令他和魏介做过交接之后,才能进京。现在,魏介收不到旨意,在鄱阳不能动,范仲淹和谁交接去?
  一个“拖”字诀,让赵祯玩得飞起,只要范仲淹不进京,朝臣的反对也只能是打打嘴炮,掀不起什么大浪。
  这给赵祯平衡各方意见赢得了时间。
  ...
  而范仲淹在邓州,就差没把行礼打包了,却左等右等,耗了快两个月,也不见魏介来接班。范大神终于反过味儿来,官家又开始和泥了。
  实在没办法,范仲淹只好又上了一道奏本。言,尹洙病重,眼前秋寒将至,提请尹洙随我的家人先行前往苏州老家休养。即刻起程!
  等于是明告诉赵祯和朝官,官家您也别拖了,我把家人都送回老家了,铁了心不和你们玩了....
  赵祯一看奏报,立马知道这是拖不下去了,急忙下旨,令魏介日夜兼程赴邓接任,范仲淹一众家眷不得回乡,随范入京。
  这回也不用等魏介了,你就直接来吧!
  按说,这旨意一下,守旧朝臣不还得反对吗?
  如果就这么完了,那赵祯就不是和泥高手了。与这道旨,一同下发的,还有另两道旨意。
  “迁夏竦枢密为副使,宋庠入职三司执掌财权。”
  赵祯是做足了姿态,心说,你看吧,现在东西两府、正副宰执,包括内相、财相(注),全都是和范希文不对付的守旧之臣,连台鉴都是你们把着,这回该安心了吧?
  ......
  朝中异议在赵祯一顿太极推手之下,总算平息。贾相公总算是长出了一口气,心说,官家还算明事,现在朝中权柄牢靠,量他范希文就算回朝,也翻不起什么大浪。
  只是不过...
  草木皆兵的一众朝臣,还没喘口气,就又被吓了个半死...
  九月中,范仲淹应滕宗谅之遥,为重修岳阳楼作文《岳阳楼记》。此文一出,天下皆然,不足半月,就传至京城。
  贾昌朝拿着抄来的《岳阳楼记》,越看脸色越不对,越看越怒。最后,竟把抄文撕得稀烂。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贾昌朝气得直哆嗦,“这哪里是一个厌倦官途要置仕的人写得出来的?”
  “文中字字珠玑,句句言志,范希文矢志不死,这是要回来搅事!”
  可是说什么都晚了,这会儿旨意都快到邓州了。
  ...
  官家终下决心。
  贾子明气歪了鼻子。
  陈执中更愁得揪掉了大把的胡子。
  而吴育则是心神不宁,连着两宿没睡着觉....
  .....
  但在邓州,除了猪油越来越贵,醉仙酿越来越受人追捧之外,一切都还是那么平静。
  八月中旬,马大伟与张四娘完婚,终成美眷。
  之后,小两口就住到了严河坊。唐奕本来要给大哥置办一个院子,做新婚之用,可马伯死活不同意。
  又不是没地方,何必多花钱?而且,在酒坊也正好方便照应。
  唐奕还是住在唐记之中,而马老三夫妇,依旧每天早起晚睡,打点食铺生意。对此,唐奕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现在,马大伟已经完婚,马老三打定了主意,跟唐奕一同去苏州。要雇人,也得等他走了之后。
  只是,他们还不知道,苏州是去不成了....
  ....
  一大早,马老三开门迎客,楼下人声沸沸,唐奕想贪个早也是不行,只能爬起来,洗漱一番就下了楼。一到楼下,就听店门外一阵吵闹...
  却是马老三照应的生煎已经出锅,因为有人不守规矩胡乱插队,一众乡里吵了起来。
  “你这军汉好不晓事!没看大伙都在排队吗?”六婶独特的尖嗓门全开,掐腰与边上一个汉子理论。
  六婶现在可谓是风光的紧,因为全邓州都知道,是他说成的马大伟和张四娘的亲。不明白其中关结的街坊们还以为这亲能成,全是仗六婶的一张好嘴。
  按说,六婶现在与唐记关系匪浅,哪还用排什么队?别说排队,来吃就是,钱都不用付。
  本来确是这样,只是六婶今日来早了,生煎还没出锅,就站在队首,与马老三闲聊几句。不想,横冲出一个军汉,不但插了队,还撞的六婶一个趔趄。
  别人怕这些吃军粮的莽夫,六婶却是不管,指着那军汉的鼻子就骂开了。
  那军汉一身戎装满是泥污,军裤也湿了半截儿,想是从城外趟着晨露过来。
  军汉撇了六婶一眼,旁若无人地嗡声道:“插就插了,又不差某一个!某家饿极,让某先买又如何?!”
  这军汉语气生硬,言词不善,六婶更加气结。指着军汉骂道:“你饿谁又不等着吃食,官府养你们这些闲汉,不是欺压我等百姓的!”
  后队之中也有人附和:“别管你是谁,就是知州大人来了,也得排队!”
  “对!!排队排队,某家也等了半天了!”
  “快点,后面排队。”
  “排队........”
  这军汉可谓是犯了众怒!
  有六婶牵头,军汉转眼间就被淹没在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
  军汉脸色憋得通红,似是被众人说急了,猛然把腰间的大刀一横,怒喝道:
  “某说先买!!”
  “就要先买!”
  “若是不服,问过某家腰间的大刀!”
  .......
  ps:
  注:宋朝的官制极为复杂,可能一部分深谙宋史的客官比我还熟,但是一部分对宋朝不太了解的书友读起来会很费劲,这里解释一下。
  东西两府,分别是东府主政务的:政事堂,下辖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和西府主管军务的:枢密院。
  政事堂的实际主官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陈执中担任的职务。一般简称为首相;副相为参知政事。
  昭文馆大学士,不参政务,主要是研究国政,给皇帝出主意,称为内相。
  三司使,主管财务,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称为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