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陈止,你又算计我!
作者:
战袍染血 更新:2021-12-29 09:37 字数:3223
“大将军,以后我还要和你一同来,帮你手刃了陈止那贼!”少年勇士被刘曜的话激发出心底的斗志,不由高声附和。
刘曜露出了笑容,说道:“到时自然不会忘记了你小子,但现在先离开这里再说!我们走!”说完,策马狂奔!
众骑齐齐点头,紧跟了上去。
他们这支人马,想回归匈奴地盘,不能直接往西边跑,而是要往西北,在草原边缘转上一圈,才能顺势南下,回归匈奴国,这是因为在幽州和并州的边缘,除了山脉之外,还有有许多的军屯。
这些军屯的存在,不光为了防备游牧部族,同样也限制了他们的活动空间。
另一边,在送走匈奴骑兵之后,身在代县的陈止,却没有松一口气,而是将几个幕僚找来,又将关于代郡屯田的卷宗抽出来,在衙门的后堂中仔细研讨。
这些卷宗,在交接的时候,都被他记得差不多了,因此能轻松遴选出来。
参加这次会意的有周傲、杨宋、陈梓、苏辽等,在旁人看来,都是陈止的心腹,而且关系密切,利益捆绑在一起,乃是一个共同体。
除此之外,最新加入的束交、张亢和鲍敬言也在其中,但从座次上能看得出来,他们只是列席,出于谨慎的考虑,没有打算出言。
陈止将他们叫来后,简单介绍了此举的目的:“匈奴露面,虽然已经退去,但你们也该看出其中凶险了,他们在试图将这件事,和我的到来联系在一起,未来或许会有更多的匈奴人攻来,就算不考虑匈奴人,其他部族也不可掉以轻心,中原和草原的矛盾,不是因为恩怨,而是要争夺生存空间。”
“争夺生存空间么?这个说法倒是贴切。”鲍敬言微微点头,看向陈止的目光中,有一丝审视的味道。
陈止见众人都明白了,就继续说道:“我等初来乍到,要做的事很多,但在边疆之地,兵家事是必不可少的,只是短时间内,无论是我的家丁,还是其他什么力量,都不成气候,所以要借助这里本来就有的兵力,但不是郡中驻军。”
杨宋点点头,说道:“中原腹地的诸军,就算是一个郡,也很少有超过三百的,多数分散在不同的县城,这里是边疆,理论上可以有更多的驻军,但在军饷和幽州都督的限制下,实际的兵马十分有限,不足为战。”
陈止接着就道:“因此这最开始的时候,我们还要借助边疆的屯兵,所以有必要搞清楚这屯兵的大概情况,这几部卷宗是记录有吞兵有关之事的,诸位可以看看,然后说说看法,匈奴的事正好是个引子了,也好顺理成章的了解。”
杨宋就道:“这屯兵的兵权,大部分都掌握在那位大将军手中,卷宗中该不会有具体的户籍名册,可能只是些战役纪录,嘿,还真是!”说话间,他翻开手边的卷宗,看了一眼之后,就笑了起来。
“论屯田,幽州这边虽是边疆,但屯田的规模并不大,远远比不上江淮一线。”陈梓在翻看了书籍资料之后,给出了这么一句判断。
杨宋点点头,笑道:“陈兄,你们家祖上乃是此道的行家,下邳陈家离江淮屯田之地很近,对这些自是清楚的,你不妨简单让我长长见识,实不相瞒这卷宗里面很多东西,我看得头疼,还是听别人和轻松。“
三国之时,新汉居于南,而江淮一线就是边疆,时常与北边的两国争锋,因此屯田诸多,陈家先祖陈登曾为广陵太守,家族也在江淮一线,参与过屯田,陈梓作为下邳陈家的子弟,当然知道这些,更对屯田有着很深的了解和认知。
陈梓看了陈止一眼,见后者默许,这才开口说道:“幽州的屯田多为军屯,是按着军队编制进行管理和组织的,一般是五里放置一营,营中六十人上下,且佃且守,所以能缓解边疆的粮荒,促进水利,亦可扩大耕地,自桓灵以来,游牧南下,耕地日缩,这屯田之法堪堪守成,有些北方之地,还因此得以种植水稻,并且还可以吸纳流民。”
“乖乖,有这么多好处,真是想不到!”杨宋闻言一惊,他本身对于兵事很感兴趣,这次过来就有意带兵,只是对兵家的制度建设却兴趣缺缺,不甚了解。
陈止则点点头,总结道:“其一,能缓兵粮,这就可以扩大兵马,站稳脚跟,其二,能促水利,也可以造福边民,其三,扩大耕地,更是可以推动诸多作物,其四,吸纳流民,就可以恢复和发展农业,减少动荡,从这方面来看,屯田确实有很大的便利,不过……”
随着他的“不过”一说,众人的注意力就都被吸引过来。
“不过,这粮食还是官府的,并非民田,仓禀满其实与民关系不大,很多驻守之地,甚至不许民众靠近,而且我也了解过了,在屯田的过程中,经常征用民田,令很多民众失地,因此还造成了不少的民变。”
“对,这个是真的,”陈梓当然不会隐瞒这些,“屯田有利有弊,不过代郡所处的幽州,最近百年之内,胡人越来越多,胡汉杂居,越是往北,胡人越多,多为游牧,以至耕地荒芜,因此宣武皇帝定北后,才会决定在北边屯田,借此阻挡游牧南扩,所以这边的屯田之地,没有多少是从良民手中夺取来的,多是从游牧部族那边争夺过来的。”
“没想到小小一个屯田,里面还有这么多的道道。”周傲不由感慨了一句,意识到了自己与陈梓之间的差距,本来的一点争夺首位之心,不由就淡了。
陈止点点头,指着那一叠卷宗,道:“代郡北方的屯田,规模不算大,但沿着耕牧分界一线蔓延,聚集起来的兵马不少,成千上万,但具体的情况卷宗上没有标注,只有幽州刺史府才有纪录,这个纪录他是不会给我们的,但从代郡整体的情况大致能判断出,这支屯兵能有效阻挡游牧南下,却对小股人马无法彻底监控,因此偶尔有一些零散的胡人渗透进来。”
“若是如此,靠着屯兵可以维持代郡境内的安宁,但靠他们围剿匈奴却不现实,”杨宋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对屯兵不甚了解,但涉及到具体的军争,却有着自己的看法,“一来,屯兵其实难以调度,二来,还要警戒北边,防备游牧,不可能分出太多兵力围剿那支匈奴人的骑兵。”
陈止点点头道:“不错,但他们可将匈奴人驱赶到一处,逼迫匈奴人难以西去,只得寻道北上,匈奴这次过来,没有惊动边军,说明掌握了小径,离开的时候大概也是要走小路,从而躲避追捕、绕开边军,若是我之前的布置有用,那么还有一支兵马会阻止他,或许还能有意外的收获。”
杨宋一脸意外:“嗯?莫非太守你还安排了伏兵?但是兵从何来?”
他们这支车队一路北来,到了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还没稳固根基,人就这么多,兵马他也都知道,除了从洛阳和彭城汇聚而来的二百家丁外,几乎就没有其他人手了,而这批人都扮作兵勇,才把匈奴人惊走。
余下的,还有彭城新招募的几百家丁,以及下邳陈家准备好的五百精锐家丁,和杨家准备的五十骑兵、一百精锐家丁,但都没有被派遣过来,要在后面陆陆续续的抵达。
除了这些人之外,能被陈止调配埋伏的兵马,根本就不存在。
“这支兵马,不是我的人手,”陈止笑着回应,“所以我也不敢肯定,他们能否按着我的要求埋伏在路上,若是不能,也就罢了,毕竟将匈奴惊走已经足够,我等还不具有将他们歼灭的实力,但如果那支人马能埋伏起来,则能让匈奴的这次任性之举,成为一次惨痛的失利!”
或许是不能确定那支兵马能否遵从命令,所以陈止没有明说兵马的身份来历,让杨宋越听越是疑惑,心里仿佛有蚂蚁在爬。
倒是陈梓神色微变,看了陈止一眼,若有所思。
另一边,就在陈止话音落下的同时,刚刚离开幽州境内,步入草原边缘的匈奴骑兵们,就被另外一支骑兵发现了!
这支骑兵的人数,比他们要多上三倍有余。
“不好!是拓跋鲜卑的骑兵!他们为何会出现在这里!”少年勇士一眼看过去,就认出了来人,神色狂变。
和面对中原步卒的时候不同,才与鲜卑人打过几场的匈奴人,很清楚拓跋鲜卑骑兵的厉害,面对这支骑兵,匈奴人机动性强的优势荡然无存!更不要说,他们刚从代郡撤出,长途奔袭,本就疲乏,加上被汉家边军追击,又损失了人手和马匹,精神也时刻紧绷,刚刚松了一口气,又碰上数倍于几、战力不弱的敌人,在心理上也居于劣势。
“我们是上当了啊!”看着迅速接近的鲜卑骑兵,刘曜眯起了眼睛,心里却有种吃了苍蝇一样的感觉,“陈止,你又算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