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四月(二)【二合一】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更新:2021-12-29 17:22      字数:4760
  在教训过高括、种招二人后,赵润先回到了王宫,向太后沈氏报了平安,免得沈氏为他担惊受怕,毕竟沈太后终归也早已年过半百,且身体状况向来不好。
  在见到赵润后,沈太后惊喜之余,亦不忘责怪高括、种招二人:“陛下回都这么大的事,高括、种招他二人怎么不派人向本宫传个讯呢,本宫也好提前叫人准备一些酒菜……”
  按理来说,赵润这位君主返回王都,高括、种招二人那是肯定会派人通知沈太后的,但这次有些例外,毕竟赵润是在回城后立刻就杀到了天策府,将高括、种招二人唤到跟前劈头盖脸地痛骂了一顿,在这种情况下,高括、种招二人哪顾得上派人知会沈太后。
  “……陛下突然返回王都,莫非是因为什么变故么?”沈太后不解地问道。
  事实上确实如此,虽说楚国上将项末已故、且楚越联军也已溃败,但仍有些善后工作需要赵润来处理,若非南梁王赵元佐与高括等人闹出的这件事,他这会恐怕还在大梁一带,最起码也得再留个三五日的。
  不过这些真相,却不好在沈太后面前叙说,倒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赵润从来不会将他所遇到的烦心事告诉沈太后,免得沈太后为他担忧。
  在沈太后面前,他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的。
  就比如眼下,赵润笑着说道:“母后放心,儿子已击败了诸国联军,这场仗,我大魏大获全胜!”
  “太好了。”沈太后闻言捂着心口,一脸欢喜地连声说着诸如祖宗保佑、先王保佑之类的话。
  与沈太后聊了一会儿,且许下了今晚会在延福宫用饭的承诺后,赵润便离开了王宫,直奔南梁王府。
  可没想到,待等赵润来到南梁王府时,却听府上的门人说南梁王赵元佐并不在府上。
  “南梁王去哪了?”
  赵润询问南梁王府的门人,却见后者恭敬地回答道:“回禀陛下,王爷去宗府了。”
  宗府?
  赵润皱了皱眉,又带着褚亨以及一队虎贲禁卫,直奔宗府。
  来到宗府,让褚亨叫了门,宗令赵胜立刻闻讯迎了出来,面朝赵润拱手拜道:“不知陛下驾到,臣有失远迎,还望陛下恕罪。”
  赵润摆了摆手,示意繇诸君赵胜不必多礼,旋即他问道:“南梁王在府内?”
  繇诸君赵胜本想问问大梁那边的战况,不过听眼前这位君主沉着脸问出这么一句,心下顿时一凛,颇有些不知所措。
  毕竟南梁王赵元佐与天策府左都尉高括二人合谋的事,他宗府亦有所牵扯。
  想想也是,毕竟宗府的宗卫羽林郎,虽然迄今为止也只有两三千人的数量,但却是魏国唯一不属于天策府掌管的军队,高括想要调动宗卫羽林郎,就必须得到宗正赵元俨与宗令繇诸君赵胜二人当中至少一人的授权。
  而最近几年,宗正赵元俨由于年事已高,宗府内上上下下的事基本上都是繇诸君赵胜与赵元俨的长子赵弘旻在操办,而前几日高括借用宗卫羽林郎,亦是得到了繇诸君赵胜的授权。
  倘若眼前这位君主因此而震怒,繇诸君赵胜也脱离不开干系。
  不过赵润并没有惩戒繇诸君赵胜的想法,毕竟繇诸君赵胜的性格与生活态度,与六王叔赵元俼颇为类似,皆是并非热衷于权力争夺而致力于享乐的人,这类人几乎可以说是无害的,即便在这件事中受到牵连,赵润也相信只是赵胜抵不住高括的恳求而已。
  毕竟高括怎么说也是天策府的左都尉,手中权力非常之大,就比如这次,倘若高括觉得秦国军队很有可能进攻三川郡,为此主动将庞焕的镇反军调回国内,其实这并不算逾越,因为天策府本来就是为对外战争而设的特殊府衙,而左都尉高括,本身就有调度魏国国内任何一支军队的权力。
  高括只需是在下达此令的同时,派人通知赵润即可。
  当然,虽说此举不算逾越,但调回镇反军一事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那就要看具体情况了。假如高括的此举确确实实挡住了秦国的进攻,那么,他会受到赵润的嘉奖;反之,则受到责骂。
  仅此而已。
  但前提是,必须在去做这件事的同时,派人给赵润送信,而不是等到结果都出来了,才派人给赵润传信。
  所谓的欺君暂时不说,前者赵润还能有机会在高括犯下错误后将这道错误的命令追回,而后者,基本上是无法挽回了。
  就比如这次那位‘被畏罪自杀’的颐王赵弘殷。
  倘若赵润事先得知的话,至少能保住这个兄弟一条性命,而不是被高括借南梁王赵元佐的手,将这个隐患给趁机铲除了。
  至于眼前这位繇诸君赵胜,其实赵润倒也想过敲打敲打,不过仔细想想,繇诸君赵胜本来就是一个很本分的人,再加上宗府的权限也早已被赵润削得不成样子了,抓着这事,其实也没什么意义。
  想到这里,赵润便又重复问道:“南梁王在宗府么?”
  繇诸君赵胜并非愚笨之人,见眼前这位君主不打算追究他,心中松了口气,连忙恭敬地回道:“确实在宗府,不过,却是在后边……在圈禁赵信殿下的府里。”
  赵润愣了愣,旋即立刻明白过来,点点头说道:“给朕带路。”
  “遵命。”
  赵胜自然不敢违抗,亲自领着赵润,来到了相隔不远的一座宅子,即圈禁赵信的宅邸。
  而与此同时,南梁王赵元佐正在圈禁赵信的这座宅邸内,在府里的后院书房,教授赵信那年纪已满十岁的儿子赵谦习字。
  期间,尚且年幼的赵谦好奇地询问南梁王赵元佐:“三叔公,您与我父亲曾经有过争执么?”
  “为何这么问?”南梁王赵元佐面带微笑地问道。
  赵谦想了想说道:“明明您与我父亲关系那么好,可是我从小到大都没有见过您……上回我的诞日,家父也没有邀请您。”
  南梁王赵元佐闻言沉默了片刻,旋即摸着眼前这个小家伙的脑袋,微笑着说道:“确实,三叔公与你父亲,曾经确实有过一些矛盾,但如今已经和解了。……不说这个了,待你完成今日的课程,三叔公带你到城内转转,好么?”
  “嗯嗯。”年幼的赵谦使劲地点头,旋即怯生生地问道:“可以带上小妹么?”
  “当然。”南梁王赵元佐笑呵呵地说道。
  看着南梁王赵元佐此刻那面带微笑的模样,怕是谁也无法相信,这个阴狠比之张启功都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男人,居然也会露出这般慈祥和蔼的笑容。
  这不,此时已来到书房门外的赵润,就瞧见了南梁王赵元佐此刻脸上的笑容,这让他有些难以置信:那当真是南梁王赵元佐么?假的吧?
  似乎是注意到了书房外的赵润,南梁王赵元佐抬起头来,旋即便看到了立于门外的赵润。
  此时,赵润已迈步走入书房。
  “陛下?”正在习字的小家伙亦注意到了赵润,睁大了眼睛,连忙放下手中的毛笔,像模像样地拱手拜道:“小子拜见陛下。”
  “不必拘束。”赵润亦面带微笑着摸了摸赵谦的头发,转头看着小家伙写的字,见那些字确实写得不错,遂称赞了几句,让赵谦不由地眉开眼笑。
  此后,赵润这才转头看向南梁王赵元佐。
  南梁王赵元佐会意,在点点头后对赵谦说道:“谦儿,你且在书房继续练字,三叔公与陛下有些事要谈谈。”
  “嗯。”赵谦点点头,又回到书桌后去了。
  看着南梁王赵元佐叮嘱完赵谦,赵润便迈步走出了书房,也并未走远,就在书房外庭院里的石桌旁坐了下来。
  “坐吧。”见南梁王赵元佐站在自己面前,赵润指了指石桌对过的石凳。
  “多谢陛下。”南梁王赵元佐拱了拱手,便在赵润的对面坐了下来,与后者一样,面朝着书房而坐。
  “赵五跟你和解了?”赵润问道。
  他口中的赵五,即是被削了庆王爵位的赵弘信。
  “姑且算是吧。”南梁王赵元佐微微点了点头。
  听闻此言,赵润轻哼一声,语气莫名地说道:“就为这和解,你不惜叫庞焕将镇反军尽数调回雒阳?还为此害死了老七?……啧啧啧,赵弘殷怕是万万也没有想到,你会设计害他。……‘畏罪自刎’,呵呵!”
  平心而论,虽说彼此兄弟一场,但赵润与颐王赵弘殷并没有多少感情可言。
  当年赵润从赵信的口中得知了三王之乱的经过,得知了颐王赵弘殷才是这件事背后的真正主谋,却并未将此事揭穿,也只是看在玉珑公主的面子上,保赵弘殷一条性命罢了——否则,似赵弘殷勾结萧逆、算计手足的种种行为,纵使是宗府也不会包庇他。
  似乎是听出了赵润话中的讽刺意味,南梁王赵元佐在沉默了半响后,正色说道:“不错,赵弘殷是被我下令所杀,但这却是高括的意思。……是他想趁机铲除赵弘殷这个隐患,且叫我为此背负责任,才肯与我合谋。你要怪,就去怪他吧。”
  “我已经惩戒过他了。”
  赵润瞥了一眼南梁王赵元佐,旋即好奇问道:“为何这么做?”
  “什么?”南梁王赵元佐似乎有些不解。
  见此,赵润便解释道:“你应该知道,你擅自用私信命庞焕等人率领镇反军返回雒阳,就等于断送了杨彧、庞焕、蒙泺、陈疾四人的前程,纵使你替他们想好了退路,使他们能在朕这边‘将功赎罪’,免除一死,但朝廷与天策府,依旧不会将此事揭过。……没有朕的命令,没有天策府的调令,庞焕等人胆敢擅自撤军,纵使他们能将功赎罪,似这等将领,日后也断无可能再掌兵了。……这等于是,你生生将镇反军的兵权拱手相让,交还给朕。……值得么?不惜牺牲四个手握兵权的宗卫的前程,甚至于就连你自己,亦逃不开干系,就只是为了替赵五报复当年之事?”
  南梁王赵元佐沉默了片刻,这才徐徐说道:“此事之前,我已询问过庞焕等人,他们对此皆无怨言……呵,怎么可能会有怨言呢?倘若他们在意权势,当年又岂会跟随我一同被流放南梁十七年?至于镇反军交还予你,呵呵,这支军队的兵权在你或者在我手中,其实也并不太大的区别,不是么?当今国内,谁敢抗拒您这位一国之君呢?”
  “那么你自己呢?”赵润眯了眯眼睛,语气莫名地说道:“据朕所知,高括随时准备过河拆桥,将一切的罪责都推到你身上,朕想,以你的城府,未必猜不到高括的心思吧?”
  南梁王赵元佐闻言自嘲般摇了摇头,旋即,他稍稍昂起头,一脸唏嘘的追忆道:“当年,元俼设法将我从南梁召回大梁,他固然有他的私心,而我,亦有我的目的……”说着,他看了一眼赵润,毫不隐瞒地说道:“即报复你过世的父王。”
  “……”
  赵润眉头微微一皱,不过却未曾插话打断,毕竟这件事他早就知道,之所以稍稍皱眉,也只是因为南梁王赵元佐提及此事而已。
  “萧鸾的所作所为,我是清楚的。你无需指责我与他同流合污,事实上,我与萧鸾的目的并不一致。……他是为了倾覆我大魏,而我,仅仅只针对你父王,以及你五叔。”
  “哦?”
  赵润饶有兴致地看了一眼南梁王赵元佐,问道:“这就是你当初在中阳行宫‘背叛’了萧鸾的原因?”
  “背叛?”南梁王赵元佐轻哼一声,淡淡说道:“他视我赵氏一族为仇寇,一心想要倾覆我大魏,我身为赵氏子弟,岂会当真与他合谋?又和谈什么背叛不背叛。……不过是当时萧逆势大,难以抗衡而已。既然难以抗衡,索性就顺势而为,借萧鸾之手,让你父王坐实昏君之名,却也不错。”
  “……”赵润深深看了一眼南梁王赵元佐。
  他很早就察觉到,南梁王赵元佐做事颇为违和,一边与萧氏暗中勾结,试图使他魏国变得动荡,让他过世的父王赵偲背负昏君的骂名,但在足以影响魏国国运的关键时候,南梁王赵元佐却又果断地‘背叛’了萧逆——当年中阳行宫那一晚,倘若南梁王赵元佐亦举兵反叛的话,可能他魏国早已覆亡,又岂还有今时今日。
  “说到对你父王的报复……”南梁王赵元佐顿了顿,旋即又接着用惆怅的语气说道:“其实我还来不及筹划……比如你当年被围困上党,事后说我按兵不动、见死不救,呵呵,你孤军深入,误中韩军埋伏,这也怪得了我么?”
  “那山阳之事又怎么说?”赵润淡淡问道。
  南梁王赵元佐闻言沉默了片刻,说道:“当时我需要时间,需要有人拖延韩国的军队,仅此而已。我并不知你能请来秦国的援军,是故,有些事只得做最坏的打算。……哪怕用赵疆,来拖延时间,拖到韩国后院着火。”说着,他看了一眼赵润,见赵润似乎并不是很相信,遂又说道:“你无须怀疑,若我当真要对你兄弟几人下手,叫你父王尝到痛失爱子的痛苦,我有很多机会那样做,但事实上,我并没有。”
  “包括你当年协助赵弘殷那次?”赵润讥讽道。
  “那是因为你假传死讯。”南梁王赵元佐意味深长地说道:“雍王赵誉,我并不觉得他能使我大魏变得强盛,至少在我看来,赵殷的心计、城府,皆不逊色于赵誉,既然如此,叫赵殷取代赵誉,叫你父王在临终前亦不得痛快,何乐而不为?”
  “……”赵润盯着南梁王赵元佐看了半响,缓缓说道:“看来,你是真的时日无多了,是故毫无顾忌,敢在我面前说这样的话。”
  南梁王赵元佐闻言轻笑了两声,旋即惆怅地说道:“是啊,最近一年,确实是越来越力不从心了……你父王死了,你五叔也死了,有时我忍不住在想,我回大梁究竟是来做什么的?还来不及有所报复,痛恨的人就过世了,而是还是死得毫无遗憾……”
  “……”
  看着一脸惆怅的赵元佐,赵润默然不语。
  其实他在看在眼里,自从他父王赵偲与五叔赵佲相继过世之后,南梁王赵元佐就像换了个人似的,逐渐变得消沉。
  “……没能来得及向你父王施加报复,就让他毫无遗憾地安然过世,这固然是一件很遗憾的事,不过他死在我前面,总算是也能稍稍弥补我心中的遗憾。相比之下,我心中仍有一桩憾事……”
  赵润自然知道南梁王赵元佐指的是赵信,闻言淡淡说道:“为了赵五,你竟会对老七痛下杀手……这还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南梁王沉默了片刻,旋即说道:“三王之乱时,我对太子(赵元伷)已仁至义尽,我已不欠他们父子,唯独欠弘信……弘信那小子,当初我觉得他挺烦人的,眼高手低、自以为是,就他这样,还妄想成为我大魏的君主?别说是你,就算雍王赵誉……不不,他连雍王赵誉都不如,充其量就是跟赵弘礼平起平坐罢了,但……”
  说着这话时,南梁王赵元佐的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三王之乱的最后阶段,当赵弘信意识到自己只是被推出来的挡箭牌后,他那难以置信、甚至于失望到绝望的眼神。
  在这十几年来,南梁王赵元佐时不时地就会梦到这一幕。
  正如他所说的,他这一生,并无亏欠任何人,唯独亏欠一个叫做赵弘信的烦人小子,这个烦人的小子,当年是那样的憧憬他,而他,却亲手将其推入了阴谋的火坑。
  “……无论如何,一切都已经结束了。颐王赵弘殷也好、庆王赵弘信也罢,从我始、由我终。从今往后,再没有上一代的恩怨积弊,包括……我。”
  说着,南梁王赵元佐洒脱地看着赵润,仿佛已卸下了心中一切的负担,任由眼前这位君主处置。
  “三叔公……”
  此时,书房门口传来赵谦怯生生的询问:“三叔公,您跟陛下……谈好了么?我……我做完功课了……咱们……咱们还去城内玩耍吗?”
  听闻此言,南梁王赵元佐转头看向站在书房门口的赵谦,脸上露出几许微笑,旋即,他又转头对赵润说道:“倘若陛下暂时还未考虑好如何处置老臣,且容老臣先行告退。”
  “……”
  深深看了几眼赵元佐,旋即又瞥了一眼站在书房门口一脸期待的赵谦,赵润缓缓地点了点头。
  在离开这座圈禁赵弘信的府邸时,赵润只感觉心烦意乱,他随口询问近卫大将褚亨道:“褚亨,你说,朕该如何处置南梁王、庞焕等人?”
  褚亨闻言抓了抓头发,瓮声瓮气地说道:“卑职以为,有过就罚、有功就赏……”
  这话,听得在旁的燕顺、童信二人暗暗摇头:这不跟没说一样嘛?
  然而,魏王赵润听了这话,却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说道:“你说得不错,应当如此……燕顺。”
  “卑职在。”燕顺抱拳应道。
  “知会垂拱殿,令其拟诏,鉴于南梁王擅自召回庞焕等将与镇反军,有违国法,着削除王爵,贬为庶民。另,赵信……平定颐王叛乱有功,特此免除余下的圈禁之刑。……颐王赵殷,身为赵氏子弟,却罔顾国家的危难,图谋造反,罪在不赦,不过鉴于其已畏罪自杀,便不再追究余众,着宗府派人赡养其家眷……”
  等了许久不见下文,燕顺试探着问道:“那……庞焕等几位将军呢?”
  赵润沉思了片刻,说道:“对庞焕等人的处置,暂且搁置。”
  鉴于此刻尚且不知已率领镇反军前往三川郡西部的庞焕等人,是否会如南梁王赵元佐所猜测的那样碰到进犯的秦国军队,又是否能将功赎罪,赵润暂且搁置对庞焕等人的具体处置。
  但无论如何,似庞焕、杨彧、蒙泺、陈疾四人,他日后都不会再用,纵使庞焕等人此番立下天大的功劳。
  相信这一点,无论是南梁王赵元佐,还是庞焕等人本身,他们也都心中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