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5 万圣鬼节
作者:磨砚少年      更新:2021-12-29 15:58      字数:3293
  陆离从车窗探出头去,试图看一看后面还剩下多少空间,可以让自己继续倒车。猛禽的块头特别大,每一次停车的时候,占据的空间总是比别人更多一些,所以需要更加小心。
  “倒退,继续倒退。”路边传来了呼喊声,指挥着陆离倒车,“还有足够的空间,你可以倒进来。”
  陆离笑呵呵地朝对方比划了一个“ok”的手势,打着方向盘,准确地将车子倒进了停车位里,然后熄火,走下车,对着路边的陌生人扬声喊道,“谢谢!”
  对方爽朗地挥了一下手臂,整个动作的幅度规格就与众不同,顶了顶耷拉下来的牛仔帽,“小事。”粗粝的声音显得干脆利落,“专门到镇子来购物吗?家里最好多准备一些糖果,今年估计云巅牧场会特别热闹。”
  这友善的提醒让陆离畅快地笑了起来,“没问题,绝对会做好准备的,欢迎整个小镇里的所有孩子过来。”那豪气云天的口吻,成功赢得了对方的一记口哨声,不仅仅是他,街对面还传来了一个起哄的声响,“小心隔壁镇子上的孩子们也都跑过来!”
  紧接着,街道上的路人一片哄笑。
  现在的陆离,俨然是新布朗费尔斯的名人了。一来,他是镇子上唯一一个外国来的牧场主,这一身份本来就引人注目;二来,之前力擒小偷的事迹着实是让不少人都听说了他的名号;三来,牛仔大会之上,云巅牧场的展台收获了无数好评,h-e-b超市那些备受好评的蔬菜,全部来自云巅牧场,这样的消息不胫而走。
  这本来就是一个小镇子,名人效应的传播速度超乎想象。现在的陆离,走到哪里都有陌生人会主动打招呼,兰迪甚至调侃地说,就连奥斯汀都有陆离的传说。没有冷漠,没有恶意,也没有排斥,新布朗费尔斯正在渐渐地接纳陆离成为镇上居民的一份子。
  再过两天,就是万圣节了。
  和中/国一样,每一年的年末,美国都将迎来辞旧迎新的时刻,先是万圣节,而后是感恩节,然后是圣诞节和元旦,新年也就到来了。
  关于万圣节的由来,传说最多的版本认为,那是源于基督诞生前的西欧国家,主要包括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这几个地方的古西欧人叫做德鲁伊特人。
  德鲁伊特人的新年在十一月一日,新年前夜,德鲁伊特人让年轻人集合,戴着各种怪异面具,提着刻好的萝卜灯——在早期的古西欧没有南瓜,他们游走于村落间。这在当时,其实是一种秋收的庆典。
  也有一说是鬼节,传说当年死去的人,灵魂会在万圣节的前夜造访人世,据说人们应该让造访的鬼魂看到圆满的收成,并且对鬼魂呈现出丰盛的款待。所有篝火以及灯火,一来为了吓走鬼魂,同时也是为鬼魂照亮路线,寻找到回归的道路。
  中世纪的欧洲,曾经有过基督教摧毁异教徒的历史,可是新年夜前的祭祀庆典却从未真正消除,不过以巫术的形式出现。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在当代的万圣节里,还留有巫婆的扫把、黑猫、咒语等痕迹的原因。
  事实上,经过数个世纪的传播,万圣节现在已经没有了宗教迷信色彩,逐渐成为了一个孩子们的节日,也是年轻人化装舞会的由头。公共场合以及居家周围的节日布置都是自愿的,不少人都把这一天当做庆典进行狂欢,享受着万圣节的独特氛围——这不是感恩节,不需要全家团聚;这不是圣诞节,没有了宗教的仪式;这不是新年前夜和元旦,缺少了辞旧迎新的特别,这就是一个属于派对的日子。
  严格来说,万圣节并不是一个节日,因为感恩节、圣诞节、元旦都是放假的,但万圣节却没有。即使是学校也不放假。取而代之的是,学校会组织晚会,学生们也会不甘寂寞地自己主办小型晚会,更为重要的是,社区之间、家庭之间也会举办特别的派对,化装舞会总是最合适的选择,一起欢庆这个节日。
  现在,万圣节更像是一个季节性的标志,因为它意味着秋天的结束和冬天的到来,当万圣节结束之后,这也意味着,新年就不远了。
  和其他节日相比,万圣节的庆祝氛围是最浓厚的。人们会按照风俗,带上面具、穿上特殊服装打扮成鬼怪的模样,家家户户都会用南瓜挖空雕刻成为灯;而孩子们则会装扮成为鬼怪,提着南瓜灯,拜访街坊邻居。
  不仅如此,伴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的打扮不再局限于鬼怪,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发挥,许多地区每年都会组织举行大型的化妆游行活动,热闹非凡。
  万圣节最赫赫有名的活动,莫过于“捣蛋还是请客”,逐渐已经演变成为这一节日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不过,这一习俗并非源自爱尔兰,而是始于公元九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会。
  当时的十一月二日,被基督教徒们称为“万灵之日”。在这一天,信徒们跋涉于乡间小道,挨家挨户地乞讨用面粉和葡萄干制作而成的“灵魂之饼”。据说,捐赠高兵的人家都相信教会信徒的祈祷,期待因此得到上帝的庇护,让死去的亲人能够早日进入天堂。
  这种挨家乞讨的传统,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今演变成为孩子们提着南瓜灯挨家讨糖吃的游戏。见面时,打扮成各式各样鬼怪模样的孩子们,扬声发出“不请客就捣乱”的威胁,而主人自然不敢怠慢,连声说“请吃!请吃!”同时把糖果放进孩子们随身携带的大口袋里。
  如果主人童心未泯,他们不仅会使用声音特效和干冰机器营造恐怖气氛,并且自己也化妆装扮成为鬼怪,迎合当晚的气氛,招待那些天真浪漫的孩子。很多时候,小孩一个晚上取得的糖果,往往能够以袋计,整袋整袋地搬回家。
  比起糕点来说,糖果更加易于保存,也更加易于发放,于是现代的万圣节里,各个家庭渐渐都养成了习惯,以糖果来当做“请客”的内容。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捣蛋还是请客”,翻译过来之后,渐渐演变成为了“不给糖就捣蛋”。
  关于“不给糖就捣蛋”的传说起源,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这个习俗来源于异教徒,他们相信鬼魂会在每年降临人间的时候,给活着的人制造麻烦。为了保护自己不被恶灵伤害,人们穿上看起来像鬼怪的服装,并且准备面包、鸡蛋、苹果等食物当贡品,期待好运。
  人们带上面具,穿着迷惑鬼魂的服装,挨家挨户收集贡品。慷慨的人点起灯火,收到良好祝愿;但吝啬的人则会受到威胁,等待鬼魂拜访。
  所以在万圣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大量糖果,希望可以博得一个“慷慨”的名声,这也使得孩子们每一次都满载而归。
  一般来说,孩子们十四岁以后就不会参加“不给糖就捣蛋”了,长大之后,糖果的吸引力就不再那么强烈了,而且挨家挨户地讨要糖果,似乎也太过厚脸皮了。但万事都有例外,如果愿意的话,高中生乃至大学生,也会盛装打扮,敲响陌生人的房门,讨要糖果,就当做是另外一场派对。
  在纽约读书的时候,陆离前后参加过三次万圣节,每一次都是化装舞会,真正让他看到了外国大学生们对派对的狂热,还有化妆的热情。
  其中有一次,他和小伙伴们跑到了上东区的高级住宅区,敲门讨要糖果,那不是享受,而是惩罚,每一次猜拳输掉的人就要上前敲门,然后卖萌装可爱。居住在那片区域的全部都是精英阶层和上流社会的人们,即使诧异,也还是会给予糖果。
  只是,场面就有些尴尬了。
  相较而言,感恩节和圣诞节都是家庭的团聚,陆离的家人都在国内,在美国这片土地上,他终究无法感受到这两个节日的精髓;而跨年夜的话,纽约无疑是全世界最盛大、最精彩的跨年场所,陆离亲身经历过时代广场的沸腾和汹涌,那种震撼用语言难以描述,任何地方都难以比拟。
  只有万圣节,这个属于派对、属于狂欢、属于孩子、属于全世界的节日,是如此与众不同。而且,生活在美国,万圣节的氛围远远比其他国家要更加浓厚。这让陆离有些跃跃欲试,就好像孩子一般,期待着节日的到来。
  更何况,以前,陆离没有自己的独门公寓,也就意味着没有“家”,所以他只能扮演上门的那一个,又或者是参加派对的那一个;但现在,情况却有所不同了,陆离不仅拥有了自己的家,而且还拥有了整个牧场,这将是他第一次作为主人,招待上门的孩子们,赠送糖果。
  这一次的万圣节,必然是全新的。
  今天,陆离就是专程到镇上来购物的,第一次装扮自己的家,他准备卷起袖子大干一场,不仅仅是更换一套衣服而已,他准备把整个牧场都装扮起来,把牧场变成一个冒险乐园,欢迎所有的孩子——乃至成人都过来,一起狂欢。
  装扮整个牧场,这可是一个充满野心的大工程。陆离已经开始摩拳擦掌、迫不及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