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2 纽约收获
作者:磨砚少年      更新:2021-12-29 15:58      字数:3361
  看着如同孩子一般欢呼雀跃的兰迪,连带着其他人也都纷纷灿烂地大笑起来,过去这段时间以来积累的紧张和压抑,在此刻全部都酣畅淋漓地释放了出来,这样的时刻,每个人都感同身受,那份喜悦是共通的,让人沉浸其中。
  在一片欢笑的声音之中,柯尔拍了拍陆离的肩膀,看到陆离转过头来之后,他开口询问到,“感觉如何?”
  “很好,非常好。”陆离的嘴角也不由自主地一起上扬了起来。之前在纽约的时候,他就已经庆祝过一次了,虽然说在此之前陆离就知道,无论是和哪家超市合作,这都将是一笔天价合同,但真正白纸黑字签署完协议之后,那种感觉还是与众不同的。
  但柯尔还是微笑地看着陆离,补充说道,“我说的是时报。”
  “噢。”陆离这才明白过来,发出了感叹声,笑容变得更加灿烂了,“时报,感觉很好,是的,很好。你们刚才提起的话题是什么意思?”
  “梦想终于成真了,他们担心你会搬到纽约去。”柯尔简单的总结让陆离愣了愣,随即意识到柯尔没有在开玩笑,于是畅快地大笑了起来,“这想法又是从哪里来的?”
  笑过之后,陆离接着回答到,“当然,作为一名新闻系的学生,能够为时报撰写稿子,这绝对是职业生涯的巨大突破。但就好像高中时候的篮球队队长或者四分卫一样,那是一个巅峰,可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那不是最高峰。我也不希望因为时报的临时合同就自满。虽然说,我已经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大喊大叫地宣告过了。”
  最后一句话,陆离还露出了自嘲的调侃表情,这让柯尔呵呵地轻笑出了声。
  “事实上,这只是一次短期合同,每个月五篇文章而已。如果我交不出优秀作品的话,有可能三十篇文章,时报一篇都不发。”最开始的激动和雀跃过后,陆离冷静了下来,重新变得脚踏实地起来,“所以,这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需要继续努力。所以,我不会为了时报的合同,回去纽约。”
  “你的意思是,什么都不会改变。”柯尔露出了心满意足的笑容,他猜对了。
  “是的,什么都不会改变。”陆离点点头表示了肯定,“不对,这样说也不对,接下来,我可能会四处旅行一段时间,寻找更多的创作灵感。就好像弗雷德一样。你知道,好好享受生活的每一刻。”
  又一次回到纽约,和全食超市签署了一年的合作协议,和“纽约时报”签署了六个月的短期合同,这给了陆离很多灵感,纽约确实是一座充满无限可能性的城市,让人着迷。当然,前提是,云巅牧场的盈利确实给了陆离更多的思考空间,还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但事实上,过去这一年的生活却让陆离有了更多的想法。其实生活有很多可能性,可以选择成为流浪音乐家,可以选择不断走在路上,可以选择成为都市白领,可以选择一技之长的蓝领生活,可以选择追寻父母的脚步继承家业,也可以选择暂时放慢脚步观察生活
  但大部分人总是想当然地否认这些可能性。比如说,不工作的话,没有钱,没有钱就要饿死了;比如说,人人都想要出去旅游,可是旅游需要花钱,还需要时间;再比如说,享受生活需要态度,但工作的繁忙和生活的压力却让人根本没有办法静下心来。于是,他们想当然地成为生活的奴隶,走上一条“众望所归”的道路,社会主流上每一个人都会走上的道路。
  生活存在着无数可能性,但在自己主动尝试之前,这些可能性都是不会实现的。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西方的间隔年。所谓的间隔年,就是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工作之前,给自己一年时间,到世界各地旅游,以自己的双脚去窥探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然后寻找自己、积累经验,找到自己内心的追求,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过渡。
  这群毕业生们,在上路的时候,他们的身上往往没有钱,又或者只有少量地资金,根本不足以支撑一整年的环游世界旅行。但他们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呢?一边旅游一边打工,参加国际组织的志愿者活动,以沙发客的身份结交朋友,徒步旅行加上公路便车的方式诸如此类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学会团队合作,学会接触陌生人,学会面对危机,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学会敞开胸怀,拥抱不同的文化。当间隔年结束的时候,有的人找到了自己的目标,于是义无反顾地冲刺;有的人则依旧处于迷茫中,但至少他已经见识过了世界,看待生活的态度也将有所变化。
  间隔年对于学生离开学校进入社会来说,重要性是难以估量的,因为许多生活的知识,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心灵鸡汤里也看不到。那么,经历了间隔年之后,这些毕业生们可以顺利找到工作吗?可以顺利回归生活吗?答案是肯定的。
  许多跨国的大型企业都十分鼓励应届毕业生开启自己的间隔年,甚至有一些企业明确要求,拥有间隔年的应届毕业生优先录取。比如说谷歌就是如此。
  伴随着时间的推进,现在越来越多进入社会工作多年的职场人也开启了自己的间隔年。他们选择辞职,重新充电,寻找自我,然后再次回归生活。资金不是问题,时间不是问题,生活也不是问题,重点从来不在于那些未知的困难,而在于战胜困难的勇气、面对困难的信心。
  尝试了之后,也许会有改变,也许不会,但如果不迈开脚步,那些所有的“可能”都永远只是“不可能”。
  就好像陆离一样,如果当初因为畏惧和未知,他选择转手卖掉了榉木牧场,那么他现在的生活也就截然不同了。他不确定自己是否可以拿到“纽约时报”的工作邀请,但可以确定的是,他绝对不会在一年之内将自己的资产翻三倍。
  “纽约时报”的短期工作合约,某种程度就是对陆离过去一年生活的认可:匠人系列的开发,文化差异视角之下的美国,以及他最近一直在撰写的系列——网络时代背景之下现代人的焦虑、急躁和愤怒。
  在陆离看来,如果他一直留在云巅牧场,将自己的脚步束缚在这里,那么他永远都不可能写出这些文章,更加不可能得到“纽约时报”的青睐。所以,“纽约时报”的肯定,其实就是在催促着陆离再次迈开脚步,尝试不同的生活。
  老实说,以前年少的时候,一边旅游一边工作,将生活变成度假,将度假变成工作,这应该是每个人的梦想。现在,陆离就有实现的机会,他十分乐意实现它。第一站,也许他应该前往阿拉斯加,追随着弗雷德的脚步。
  “旅行?你的意识是短期旅行,还是长期?”柯尔好奇地追问到。
  “谁知道呢,一切皆有可能。”陆离笑呵呵地说道,看到柯尔那愣愣的表情,他放声大笑起来,“先从短期的开始吧。我才刚刚喜欢上牧场的生活,我享受这里的安逸和惬意,我还没有做好长时间奔波的准备。”那调侃的语气让柯尔翻了一个白眼,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人们总是习惯于以数字来统计自己的生活,但很多时候,那些真正的收获却是数字所不能替代的。就好像陆离这一次的纽约之行,两千万的合同,这很美妙,也很神奇;但谁又能够确定,陆离这一次精神上的收获,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两亿美元的起点呢?
  有些东西,看不见,不代表没价值。
  然后柯尔就看到陆离用力揉了揉巴基的脑袋,亲昵地用鼻子蹭了蹭巴基,“更何况,家里还有这群小家伙呢。如果我长时间离开的话,我不确定回来的时候,他们还会不会欢迎我了。我可不想要冒险。”
  柯尔无语地瞥了陆离一眼,直接无视了这家伙,重新回到正事上来,“全食超市明天就会过来吗?一百英亩的羽衣甘蓝,兰迪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你有什么想法?”
  “我们牧场有几台收割机?”自从确定了种植羽衣甘蓝之后,所有的配套设置都相继跟了上来,陆离知道,一百英亩的羽衣甘蓝想要在一天之内收割完毕,仅仅依靠兰迪一个人是做不到的。所以,他们早就做好了准备。
  “五台。”柯尔说道,“现在牧场除了兰迪之外,我、斯嘉丽和杰西卡都可以开一台,但还有一台空闲着。”
  现代化的机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陆离之前自己就亲身体验过,深有感悟。“肖恩?贾斯汀?爱德华?谁可以过来帮忙?我们就按照时薪来结算吧,你觉得合适吗?”
  “外聘吗?”柯尔点点头,“这当然没有问题。只是我觉得,未来这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能每一次都请帮手。我的意思是,要不要专门聘请一个帮手过来,帮助兰迪;还是按照之前的计划,亚当和斯嘉丽之中,拨一个去帮助兰迪。另外,让东尼或者布兰登学一学收割机和播种机吧。”
  “嗯,我知道了。”陆离点点头,“等这一次的交易完成之后,我会正式考虑看看的。接下来又是繁忙的季节,我以为秋天忙完之后,冬天就可以清闲一下了,显然我的想法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