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政党转型,挑衅的想法
作者:
样样稀松 更新:2021-02-05 19:05 字数:2163
无论是改革,还是革命,都有高尚的目标:救国救民,使国家强盛,使民众幸福。..
但目标是目标,说白了,就是美好的理想,就是鼓舞的口号,就是划出来的大饼。最终能否实现,甚至结局是否令人大失所望,都是未知数,谁都不敢确定。
而复兴会却不一样,相对于宪政派和其他革命团体,它打下了一块根据地,可以将其作为实现目标的试验田。
“一县不治,一地不治,一省不治,又何谈全国”宋复华停顿了一下,扫视着与会众人,都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都怀着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但也正是如此,操切之心在所难免。
“从起事到现在,我们的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打下了这一片根据地,加起来已超一省之地。革命形势看起来是乐观的,最后的胜利是值得期待的。但有一个现象我们要注意,那就是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政务、经济,乃至法制建设,只是刚有起色,离我们的预期还差之很无。”
“光复了,光复区的民众是否生活得比以前轻松安乐,是否感觉到了与清廷统治时的不同我们的财政是否能支撑革命的继续发展革命军浴血奋战,我们能不能保证他们不饥不寒保证他们弹药无缺”
朗朗的声音在屋中回荡,接连的发问使人深思。
“显然,我们做得还不够,远远不够。”宋复华的声音低沉了下去,“致力于救国救民,致力于国家富强,致力于民众幸福,目标高尚而伟大,但实际上呢,连根据地都经营不好,连这不到两万革命军都支撑不住,还谈什么振兴国家。谈什么造福百姓”
“我们充满了革命激情,也为着高尚而伟大的目标不惜生命,但我们也要看到这绝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革命不是改朝换代,也不是光靠热情和勇敢便能达成我们心中的美好希望。当我们成功地推翻满清朝廷。建立起民国的时候,我们要怎么使国家富强,要怎么使民众幸福”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说句不好听的话,当革命成功之后,如果我们成为执政党。能做得比清廷好吗如果我们是在野党,是否能有足够的智力和才识监督政府,并为国家强盛出计献策,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仔细审视自己的能力,可能会觉得力不从心吧反正,面对着积贫积弱的国家,面对着需要提高文化知识和觉悟的广大民众,而对着要发展的科技、工业实力,千头万绪,复杂的综合工程啊兴许是我才疏学浅。能力不够,每想到此,我是感到沉重,感到艰苦万分的。不知道诸位同志是什么样的感觉,是否还以为只要推翻满清,只要革命,便一切都能变好”
下面的人们或微笑,或苦笑,或皱眉思索却没有出言反对者。特别是在西南根据地工作过一段时间的,都有切身感触。纷纷点头赞同。
宋复华伸手向下压了压,语气也缓和下来,说道:“今天的议
程主要是设立革命军政府的各部门,以及选举各部门领导、明确各部门工作。然后是颁布各项政策措施。从政治到经济,再到军事。也就是说,从今往后,革命军政府就是一个政权,要在根据地内行使政权的职责和权力。现在,请革命军政府特别顾问刘永福先生主持。”
对于七十多岁的刘永福来说。官职名位已经无关紧要,他也自知在思想理论上不如这些年轻人。但他愿意投身其中,感受到那股新生的朝气,为能参加到推翻久已厌恶、失望的清廷而感到振奋和自豪。
“下面老夫来宣读革命军政府的机构组成,本着军政分开的原则,现役军人不可在政务机构任职”刘永福早已割掉了辫子,光头也长出了头发,七十多岁的老头子精神很好,声音洪亮。
被称为“十二九”会议的召开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标志着革命军政府真正地向部门齐全的政权过渡,从以军事为主,转向军事、政务、经济并举,工作更加细分,人才使用更加合理。
更重要的是从革命党逐步向执政党或在野党进行转变,为革命成功以后的诸项工作培养并储备人才,积累工作经验,增强着综合实力。
是主动开战,还是被动应战,在陈文强与总部沟通过之后,似乎就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按照当初的想法,陈文强是想着自卫反击,让澳葡先挑起战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布置的完成,他却发现被动地等下去,也不是一个好办法。
资源浪费,神经紧张,一千多步兵,还有路环岛的民团,再加上水师,光这着瞪大眼睛等着,终究不是长远的办法。更令陈文强感到纳闷的是,澳葡似乎暂时还没有用武力解决划界问题的意图,而是专注于在澳门附近海面和内河航道上搞疏浚工程,企图通过这种手段取得对内河外海的控制权。
鉴于此种情况,陈文强开始与手下商量主动挑衅,以尽快给澳葡以打击,从而解决划界问题带来的隐患。
其实在陈文强看来,也不是什么挑衅,而是反击入侵。因为在1864年,葡人便侵入路环岛上的荔枝湾,占地数十亩建造炮台,并屯兵数十人。
当然,陈文强不会用这个借口,他要诱引澳葡倾其全力,从而一战定乾坤。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便要制造假象,使澳葡产生错觉。
“如果路环岛上发生战事,水师可有把握将步兵迅速送上岸”陈文强面色严峻地看着面前的数人。
水师巡弁李炎山等人因为查验扣留“二辰丸”号而被处罚,本来以为已无出头之日,但陈文强却起复他们,并且重用升职,由此使这几人甘心听命,为陈文强效力。
“回大人,澳葡不过两三艘可战兵舰,广东水师大小舰船三十余艘,战则必胜,又何况是运兵抵岸。”李炎山躬身恭谨地答道。
............未完待续。
<h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