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纷纷向秦
作者:殷扬      更新:2021-02-05 19:27      字数:3643
  秦国向天下招纳贤才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遍天下,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韩国都城,新郑,韩国王宫。
  韩桓惠王正与一众妃子嬉戏,兴趣正浓之际,却见丞相韩开地快步而来,一脸的忧心忡忡,不由得有些扫兴,挥手让一众妃子下去。
  “丞相,何事忧虑?”韩桓惠王冲韩开地问道。
  “禀君上,大事不好,大事不好了。”韩开地大声嚷起来。
  “有何不好?难道是西周公没有发兵讨秦?”韩桓惠王眼下最担心的就是西周公没有讨秦,那样的话,他的“肥周退秦”奇计就付诸流水了,他的心血就白费了。
  “君上,不是这事,是另外一件事。”韩开地抹抹额头上的冷汗,道:“秦国大办学馆,并邀乐毅操持。如今,秦国要向天下广招贤才,并且以乐毅、荀子、公孙龙子和秦异人的名义,联名发出邀请。”
  “就这事?”韩桓惠王却是不当一回事,云淡风轻。
  “丞相,你这丞相是不是越当越回去了?啊!这才屁大的一点儿事,你却如此惶急,你要是再如此的话,你这丞相就莫做了。”紧接着,韩桓惠王就是数落起韩开地。
  “君上,这还是小事啊?”韩开地仿佛在听天方夜谭,嘴巴张得老大,半天合不拢,道:“君上,你可知这对大韩的影响有多大?秦国胃口不小,是要把天下贤才悉数网罗啊。一旦秦国成功的话,秦国就会更加强大呀。”
  韩开地虽不如他的孙子张良那么了得,这事还是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秦国就是把要把天下英才悉数网罗了,真到那时。秦国就会更加强大,秦军一旦东进,谁能撄其锋?
  “那照你说,大韩就要阻止了?”韩桓惠王不住摇头,道:“以嬴稷那老儿的强横,他一定会发国书,说谁敢阻止秦国招纳贤才,就要打谁,是吧?”
  终于聪明一回了。竟然给他说准了,秦昭王还真是这样干的。
  “君上英明。”韩开地不得不颂扬一句。
  “哈哈!”韩桓惠王仰首向天,爆发出一阵惊天的笑声,道:“嬴稷啊嬴稷,你不是要广纳贤才吗?寡人就助你一臂之力。来啊。传令,凡欲入秦者,大韩资助其舟车之资。”
  你这是凑的哪门子的热闹?还嫌秦国的人才不够多?
  韩开地真想吐韩桓惠王一脸,他一句阻止的话还没有说出口,就听韩桓惠王,道:“我们还可以再选一批聪慧之人,让他们去秦国就学嘛。韩人毕竟是韩人嘛。他们一定会心向大韩的,寡人要让嬴稷这老儿的盘算成空。丞相,你说寡人这一奇计可妙?”
  先前,韩开地还只有吐韩桓惠王一脸的冲动。眼下有抽他一顿的冲动了。秦国敢招纳这么多贤才,自然是有办法让他们为秦国效力。再说了,韩国朝庭乌烟瘴气,真正有领的人谁愿在韩国为官?
  可是。一听韩桓惠王说出“奇计”二字,韩开地所有的不满立时烟消云散。他要是此时说这一“奇计”不行的话,保证他的下场会很惨。
  “君上英明,如此奇计,天下少有。”韩开地不得不忍着不爽,大拍韩桓惠王的马屁。
  xxxxxxx
  魏国都城,大梁,魏国王宫。
  “什么?秦国要广纳贤才?”魏安釐王一脸的震惊,失声尖叫。
  “是呀,君上,这可如何是好?”丞相须贾也是一脸的惊惶,几乎都快哭了:“即使大魏心有不甘也不行呀,秦王发了国书,谁要是敢阻止,就发兵打谁呢。大魏地处三晋之地,是秦国东进的要地,秦国正愁没籍口灭我大魏呢。”
  魏安釐王昏庸,须贾草包,这两君臣是绝配。不过,他们还是能看明白秦国此举的重大图谋。秦军还未东进,就把各国的人才悉数网罗了,这是一招釜底抽薪的毒计。没有了人才,先让你国将不国。
  他们有心要阻止,又惧秦兵威,不敢付诸行动。
  “君上,这可如何是好?”须贾愣了愣,忙问道。
  “还能怎样?当然是全力配合秦国了,莫要让秦国抓住出兵的把柄。”魏安釐王万分不甘心,却是不得不配合秦国选人,他可惹不起秦国。
  略一停顿,魏安釐王又自我安慰,道:“这有什么了不起的?大魏的人才不都去了秦国吗?先是商鞅、后是张仪,还有范睢。”
  战国时代,秦国是最缺人才的国家,却又是最强的,因为秦国能从山东招来盘盘大才。也正是因为秦国缺人才,这才不得向山东之地招纳贤才。
  其中最有名的几个大才,诸如商鞅、张仪、范睢,还有尉缭,都是来自魏国,或者与魏国干系极深。
  而在当时,人才最多的国家就是魏国了。然而,魏国没有用好人才不说,还害过不少人才。因此,当时有一句讥讽魏国的话“魏才人用”,意思是说魏国虽然人才不少,却总是为他人做嫁衣,魏国的人才最终会远走他邦。
  商鞅
  是卫人,想在魏国出仕,当时魏国的丞相公叔痤向魏惠王举荐了商鞅,魏惠王不用,公叔痤又要魏惠王杀了商鞅,以免成为大患,魏惠王都没有采用。这就是非常有名的“荐贤杀贤”典故的由来。
  张仪是魏国大梁人,有心在父母之邦魏国出仕,却因为孟子之故,不被魏惠王看重,不得不远走他邦,经过一番曲折,最终去了张仪当初最不想去的秦国。
  范睢也是魏国大梁人,却是被须贾诬陷,差点遭了魏齐毒手,不得不入秦。
  当然,还有著名的军事家孙膑,有心在魏国出仕,却在魏国遇害。差点死于非命,不得不靠装疯卖傻逃过一劫。
  在这之外,还有著名的军事家吴起,被魏国诬陷,说吴起“杀妻求将”等等诬蔑之能事,最终逼走了吴起。
  魏安釐王一向昏庸,这次却是无比的精明,说了一句非常中肯的话。
  xxxxxxx
  齐国都城,临淄。齐国王宫。
  君王后,齐王建和丞相后胜聚在一起,正在商议秦国广招贤才之事。
  “母后,你说这事能准允吗?”齐王建有些拿捏不准,道:“若是准允秦国在大齐招纳贤才的话。齐国还有何人才可用?若是不准的话,又是开罪秦国呀。”
  “丞相,你说呢?”君王后没有回答,而是盯着后胜问道。
  “太后,以臣之见,这事不得不准呀。”后胜当然不愿意开罪秦国,他这丞相还是因为秦异人出了不少力呢。他要好好报答秦异人。
  “为何?”君王后问道。
  “太后是知道的,哪年哪月没有人才入秦?”后胜昂昂而答,道:“秦国的官员十之三四来自山东之地,吏员十之七六来自山东之地。由此可见山东之人对入秦之事的热衷了,即使大齐不准,能行吗?远了不说,就说那个蒙骜。不就去了秦国,成了秦国的大将吗?”
  秦国重视人才。能用好人才,这对山东士子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凡在山东之地不得志的人,就会西向入秦,求一出仕的机会。
  后胜虽是有私心,这话却也有理,没有人能禁断士子入秦之路,齐国不行。
  “嗯。”君王后何尝没有想过禁止秦国在齐国招纳贤才之事,只是她知道,就算齐国要禁止也不行,反倒会惹来骂名。
  “再说了,若是禁止秦国在大齐招纳贤才的话,这就是交恶秦国。要是在往昔,大齐自是不惧,可如今的大齐国力早不如以前了。楚国可是对大齐虎视眈眈,若是交恶秦国,只需要秦国一个授意,楚国就会出兵攻齐。”后胜想了想,道:“与其交恶秦国,还不如趁此良机结好秦国。”
  楚国和齐国是世仇,两国之间发生过多次战争,原因就在于齐楚都是大国,都曾经是山东之地的首领之国,自然是谁也不让谁。
  若是齐国恶了秦国,只需要秦国一个授意,楚国肯定会非常乐意攻打齐国。以齐国眼下的国力,难以与楚国为敌。
  “也只能如此了。”君王后叹息一声,道:“这是饮鸩止渴,却是不得不饮啊。”
  以君王后之明,当然明白秦国此举的重大图谋,可是,齐国如今早非以前的齐国了,国力日下,一年不如一年。更别说,田单辞世,齐国无顶梁柱,更是惹不起秦国了。
  若是田单还在,君后很可能会禁止秦国在齐国广招贤才。
  xxxxxxx
  燕国都城,蓟城,燕国王宫。
  燕王僖一听这事,欣然应允,道:“秦国要人才,大燕就给人才嘛,要几多给几多。要不是秦国派人去威吓东胡,大燕岂能有今日之安宁?大燕要饮水思源,要投桃报李嘛。”
  真正的原因他没有说,一众大臣都知道,燕国惹不起秦国。
  xxxxxxx
  楚国都城,郢,楚国王宫。
  楚考烈王召集群臣商议秦国在楚国广纳贤才一事,他还没有说出自己的主张,群臣就是众口一词,全力配合秦国。
  就是令尹春申君也不例外。
  楚国朝堂就是争吵的地方,每次朝议几大世家都会争得不可开交,如同菜市口似的。这些世家盘根错节,利益纠缠,你反对的我就赞成,你赞成的我就反对,不管有理无理。
  象今天这般众口一词的事儿还真不多,原因何在?
  因为这些世家大族深知一点:要想保住他们的利益,就必须得把这些布衣士子赶走,要不然的话,一个不小心,蹦出一个几个来闹上一通,虽然不一定能动摇得了他们这些世家大族的地位,却也很是烦心。
  与其如此,还不如趁此机会,把他们送走,让他们有多远滚多远,免得危害到世家大族的利益。
  因为这些布衣士子总是打着变法的旗号,要求废除世家大族,这绝对是世家大族不能接受的。
  就这样,楚国亦要全力配合秦国广纳贤才。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楚国也惹不起秦国,这是不得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