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宴会
作者:封侯书生2      更新:2022-07-15 07:22      字数:2043
  赵光义想了想,道:“日后你不必过于监视他了,只需暗中留意就是,更不要被他发现了,朕不想让他知道朕不信任他。”
  “臣知道了,可是先前您不是说……?”小七不解道。
  赵光义笑道:“先前朕确实担心他少年得志,就目空一切,但今日在他府上吃了一顿饭后,朕觉得他不是这样的人。你见过家里来了客人,却依旧让女人上桌子吃饭的人吗?更何况朕还是一个皇帝,可见他是真的很在意他的女人们,由此可见,这是一个更加看重儿女情长的人,往往这样的人都不会有太大的抱负。而且他的书房里全是一些野史、文本、诗词歌赋,可见他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虽然他很聪明,但却不会是一个逆臣,你若是对他太过监视,被他发现的话,朕又该如何对他解释呢?”
  小七点了点头,表示明白,赵光义道:“去吧,好好保护他。”
  “是。”
  ——————————
  农历三月的天气,清清爽爽,微风习习,吹走了早日的困倦,也带来了下午的慵懒。
  而三月的正午,则是最舒服的时候,阳光高高挂着,略有些刺眼,但却不显得炎热,照在人的身上十分温暖,感觉暖洋洋的。
  踏着正午的眼光,涿州郡侯府外涌来了一大批官轿,官轿里坐着的都是各式官员,从从一品到从九品不等。
  当然了,从九品的官员是没资格坐轿子的,但这依旧不妨碍他们来涿州郡侯府进献贺礼的热情。
  今日正是赵谷为了庆祝自己高升开国涿州郡侯之位,而特定举行的午宴,官员们早早就过来了,有资格进入府中的一个个昂首阔步走了进去,没资格进入的则给门房留下了礼物和拜帖,言明自己来过的事实。
  并不是说涿州郡侯府门第太高,小官员进不来,而是因为大家实在没什么交集,他们为何来此赵谷都心知肚明,无外乎是求官求财,赵谷是一个不喜欢麻烦的人,自然懒得去应酬这一类人,于是干脆让门房将他们挡了回去。
  实际上,这也是所有高级官员的做法,不然若是和这些小官员扯上了关系,他们一旦打着高官们的幌子在外面惹事,搞不好还会连累高官。
  官场如战场,这句话并不是在开玩笑,要想官位做的长久,谨慎小心是十分必要的。
  临近正午,该来的官员都来了,赵谷便宣布了开席。
  宴会开始后,赵谷端着一杯酒,每一桌上都去敬了一杯,转了一圈后回来时,已是过去了半个时辰。
  这期间,有不少官员都在跟他套近乎,这一类人以三品到五品之间最多,当然也有部分三品官员来抱大腿的。
  对于这一类人,赵谷都一一婉转回应了,表示自己只是个闲职侯爷,没有实权,能帮忙的自然会帮忙,帮不上忙的也请勿怪。
  至于怎么样才算是帮得上忙,那就只有赵谷知道了。
  这些官员也都是人精,自然知道不可能如此简单就能和赵谷攀上交情,便都装作没听懂的样子,对赵谷表示了感谢。
  回到主桌上,气氛就不那么热烈了,这里坐着的都是从三品以上的官员,谁也求不着谁,反倒显得有些安静。
  众人相互之间敬着酒,说些没营养的话,一个个心眼儿极多,生怕别人套住了自己的话。
  赵谷在一旁看的好笑,这官场之上的尔虞我诈虽不比商场上激烈,但却别有一番凶险。
  吕蒙正从进来时就一直板着脸,或者说他这个人一直都是板着个脸,只有偶尔别人向他敬酒时,他才会略微露出一丝和善,和别人轻轻碰一碰杯。
  酒席进行到最后时,不少人都已经快喝醉了,或者是快装醉了吕蒙正突然像是想到了什么,道:“此次出使辽国一事,不知皇上准备派何人前往?”
  赵谷竖起了耳朵盯着,只听张齐贤道:“此次我大宋打败辽国,夺回燕云十六州,正该一鼓作气,利用这次出使让辽国颜面扫地,我建议找一位能言善辩之士,出使辽国,争取大挫辽国士气。”
  另一位高官赵昌言道:“话虽如此说,但辽国失了燕云十六州,本就朝堂大惊,若此时再次挑衅,怕是要引发两国大战。”
  鲁国公等一干率臣默不作声,仿佛根本没听到众人议论一样,照样吃着菜喝着酒,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吕蒙正扫了赵谷一眼,道:“老夫觉得赵大人所言极是,此次出使我大宋应该以稳为主,只要能够稳住辽国,我大宋有了大棚技术,数年之后定然是国力倍增,到时辽国绝对不敢再犯我疆土,此长彼消之下,辽国数十年后定然会国将不国,到时我大宋必可兵不血刃,拿下辽国。”
  赵谷只觉眼前一亮,这个吕蒙正倒也不愧是被称作一代名相的人,本事确实不是一般人可比的,若真照他这么说,辽国还真撑不过几十年。
  可惜事情总是不会按照人们预想的那样去发生,谁能保证辽国被大宋杀了五十万兵马后,就会安分几年?万一他们热血冲头,非要和大宋来个鱼死网破,那该怎么办?
  况且大棚技术又不是什么太难的东西,辽国地处北方是不错,可若是被他们学去了这个技术,大宋的优势还会有吗?
  更何况,赵光义虽然不是什么有大才的皇帝,但终究也算不上一个昏君,还算是小有成就,谁能保证他死之后,继任者能有他的这份本事,能够继续稳住辽国几十年,静等着他们灭国?
  总而言之,吕蒙正的设想太过想当然了。
  但不可否认的,此时还不到大宋和辽国发生灭国大战的时候,确实不应该过分挑衅辽国,而是要以稳为主。
  至于该怎么稳住辽国,很显然吕蒙正的设想是行不通的。
  有了吕蒙正等几名高管的带头,桌上的大臣们渐渐议论开了,都在发表着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