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汴京卖花 第100节
作者:
吃吃汤圆呀 更新:2022-07-22 17:11 字数:5305
萧照淡淡“嗯”了一声。又问里正:“实不相瞒,这次来是想将这位青娘子带走,还想请您帮忙通融一二。”
里正想了想,有些为难:“大人,这是人家家务事。”只要来柱没把青娘子打死他便不能出手,这样穷乡僻壤哪个男人不打女人?
来柱倒有些萧索,晃晃肩膀:“我听大人的。”
莺莺松了口气,就要拉青娘子走,谁知萧照又问来柱:“若是我叫你与她和离呢?”
来柱吃了一惊。
萧照循循善诱:“她既然心野了留着你也担惊受怕要防着她跑了,把她关起来她不能做工不能下地,还要让你做饭伺候她,又何必?”
他说话没有威逼,又没有利诱,反而从来柱的角度劝导他。
莺莺先是一愣后又明白过来,威逼的话这里是来柱土生土长之地,他的乡亲宗族愤怒起来足以让他们一行人走不出这个村庄;利诱的话养起了他的胃口,他狮子大张口怎么办?
连里正都要毕恭毕敬的大官居然好声好气跟自己说话给自己出主意,来柱受宠若惊,他像是在云里雾里漂浮一样,思索了一下也老实答:“大人说的是,可我当初娶这婆娘花费了五两银子呢。”
萧照像是思索了一下:“这的确不少,按说呢你家娘子粗笨丑陋不值当这个钱,可我娘子喜欢她,我便替她出这个钱罢。”
来柱还要讨价还价,里正忙道:“来柱,青娘子来你家还侍奉了公婆养育了儿女操持家务这么许多年,你就是外面典一个妻来都不能全部退回。”
来柱想想也是便应了下来。里正便叫了几个邻居见证,自己又写下了和离书,让来柱按下了手印,算是完毕。
莺莺大喜过望,正要带着青娘子走,谁知屋里却冲出个女孩子抱着青娘子不撒手:“娘!”
青娘子也回头,抱着她不离:“大丫。”
青娘子这回被骗回家不就是来柱拿女儿威胁她吗?她怎么能割舍女儿?
莺莺叹口气,看看萧照。
萧照自然明白她的意思,他淡淡道:“你家丫头能伺候人会端茶吗?正好我夫人缺个端茶倒水的丫鬟,你这丫头养着也费粮,不如卖给我算了。”
来柱一听大喜,他早就想卖女儿了,奈何村里养童养媳的出钱太少,养媳妇的又嫌大丫太小还要吃几年白饭,都不愿出价。
可是他眼珠子一转,不对啊,这明摆着就是为了青娘子才买下他女儿的,他当即摇摇头:“我再穷哪里能卖女儿!不卖不卖!我对女儿可金贵着哩。”
说着就要伸手去摸自己女儿额头以示宠爱,大丫被打怕了,还以为是爹又要打她,吓得往后一缩。
这可不成啊,莺莺急得又看萧照。
萧照不慌不忙:“那我去村里其他人家瞧瞧便是。”又问里正:“可有谁家的女孩家要卖的?要手脚麻利会伺候人的。”
推轮椅就要往外面走。
“哎等等!”。来柱慌了,忙说,“五两银子你带走便是。”
萧照便点点头:“也好,省得再跑一家了。”装模作样像真的要买丫头一样。
正好里正在,见证着她们签了契书。萧照叫长寿将十两银子递过去。
来柱摸到了亮闪闪的银子,喜得不住拿牙咬银子,见是真的,高兴得手舞足蹈。
青娘子拉着女儿逃也似的出了小院,连件衣裳都没收拾头也不回就往上了马车。
萧照又与里正寒暄几句,这才不紧不慢上了马车。
等他上了马车长寿快马加鞭驶出这村子,绿儿这才有些纳闷:“萧大人,您难道是那么想的?”
什么婆娘就是做饭的,什么养小妾,什么女儿养着费粮还不如卖了。
自己家娘子要是嫁了个这样的男人,那还不如早点和离呢。
不等他回答,青娘子先答:“萧大人这是故意呢,他不这么套近乎我们怎么能脱身得这么快?”
莺莺也道:“站在对方立场推心置腹对方才能听得进去你的话,这时候大义凛然说些话激怒他,他漫天要价还是断然拒绝,那我们怎么救人?”
绿儿不解:“萧大人可是朝廷命官!他的名帖递给里正不是那里正也吓怕了胆?”
莺莺答:“萧大人哪里是胆怯的人,自然是因着顾忌我们。这种穷乡僻壤礼法不通的地方,外人进去就犹如鱼肉任人宰割。朝廷事后寻来村子也只是推出个替罪羊便可。”
今日之事让她佩服萧照不已,她先前与人与理据争唇枪舌剑也是仗着汴京城治安好而已,若到这种地方按照她原先磨嘴皮子的风格是行不通的,倒不如萧照和缓治之。
飘石没说话,只与激流对视一眼,他们都知道,若是往常大人哪里会啰里啰嗦废话那些,只一刀砍人便是。
如今能费尽口舌还不是因着夫人在他身边想要保全夫人?
其实就算大人威逼也无妨,就算全村围攻,以大人的身手和他们两个护着夫人也能全身而退,可是大人居然连一点风险都不想冒。
萧照面上淡淡,只从怀里掏出身契递给青娘子:“我适才只是骗那人,不是真要买你女儿,你收着便是。”
青娘子是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收:“大人夫人对我如再造父母,我岂能狼心狗肺?”
莺莺强将身契拿来递给青娘子:“你收着便是。”
萧照又吩咐:“等到汴京便托人将你的身份办出来,与你女儿办在一起。你是想回娘家还是在汴京城单列一个女户?”
青娘子神色毅然决然:“还请大人帮我在汴京单列女户。”从此就与女儿相依为命,顶天立地过活。
萧照应下了。只不过莺莺还有些担心:“那人有了银子,万一再去买妻怎么办?”
萧照摇头:“很快就有徭役摊派那村子里。”
他说得没头没脑,莺莺与青娘子却一下听明白了:萧大人是要将那个来柱赶尽杀绝。
青娘子感激得在狭窄车厢里跪下去不住磕头。莺莺忙扶她起来。
只不过救了一人又有何用?莺莺想起那个村里所有人对挨打的青娘子无动于衷,可见还有多少妇人被丈夫殴打,又说到什么“典妻”,当真可恶。
绿儿正好也问:“什么是典妻?”
萧照答:“典妻是乡村恶俗,有那等娶了媳妇的男子将自己媳妇典当给旁人做妻子,典当半年一年,典当的妻子或去张罗家务或去生育儿女,期满回自己家,生得孩子便留在出钱人家里。”
绿儿听得直攥拳头。她哪里见识过这个。
莺莺忽然道:“以后等我有能力了要雇更多的女子。”
她忽然冒出这一句,萧照却明白了她的心意,他抬头看她,毫不当儿戏,反而眼神坚定而诚恳:“好。”
作者有话说:
看了唐山打人事件,真的愤怒。
第86章
莺莺带青娘子回京后先去了她赁来的小房子, 只不过这房子如今却住不得了,万一从前村里的故旧亲戚又寻来怎么办?
索性收拾了包袱,莺莺便叫她先住在萧家巷子花满蹊后院:“那里有一派后罩房正好空着,你也不白住, 权当给我看院子, 我每月另付三十文看院子钱。”
原先那些雇来的女孩子便住在那里, 其实说不上看不看的,青娘子知道这是莺莺怕伤了她的自尊心委婉请她住下,忙起身道谢。
莺莺笑吟吟扶起她:“你也莫急着谢,以后花满蹊的花木供应还要依仗你呢。”
青娘子做事麻利, 人又厚道,花满蹊一半的生意都依仗着她呢。
青娘子自然是欣然答应, 莺莺便请她:“洗漱收拾完后要请你去花农那里收购些玫瑰花、茉莉花、胭脂花、南红花。”
青娘子一带着大丫住进去花满蹊那些伙计胡杨、郑家二媳妇、老黎家媳妇和小六、猪剩嫂子和林小芸纷纷围住母女二人,这个带她们去洗漱、那个上街上买甜汤、还有送衣服的、帮她们梳头的, 叽叽喳喳忙个不停。
看她们相处得顺利, 莺莺放下心来,与萧照道完别后就转而去街市上订制瓷盆。
花满蹊如今做了皇商, 自然要拿出压箱底的绝活手艺才好。
订制的瓷盆很快到了, 请青娘子去花农那里收购的花朵也到了。
绿儿眼尖:“不对不对,这花都是已经盛开了的。”
花木商行里的规矩是采购鲜花须得是含苞欲开的, 否则从花农那里买来时便是盛开了的,等到客人购买时已经开败了,到时候就不好卖了。
莺莺摇摇头:“这是我特意吩咐青娘子的。”
青娘子梳洗干净又换上齐整衣裳,看上去又稳重又体面,她恭恭敬敬给莺莺报账:“这些花因着开得繁盛故以花农们着急出手, 玫瑰两车只用了一百文、茉莉胭脂两样加起来两车一百文、南红花一百文。一共才三百文。”
绿儿还是不懂:“这便宜是便宜, 可是娘子要这么多块开了的花做什么?只怕放不过夜就开败了。”
含蕊也不懂:“莫非九婶婶是想自己插瓶?哦我猜到了!一定是想送客人酬宾!”
莺莺笑:“都不是, 是给宫里预备的。”
她命令小六、胡杨、小芸几个仔细挑拣出盛放得最好的摘下来,再用流水小心冲去里面的泥沙杂质在放在竹编箩筐里阴干。
这当口她已经用猪油和牛油细细熬炖成混合油,再涂抹在瓷盆底部,再将玫瑰花瓣铺在上面。
玫瑰柔软的花瓣很快就被油脂吸附在瓷盘底部,看上去像是瓷盆底部长了一层玫瑰花瓣。
小芸就笑:“难道苏娘子是要做菜?”
几个小姑娘笑,有猪油有花铺在瓷盆看上去真像是道菜呢,莺莺也笑:“我们大理有道玫瑰饼,的确是猪油和玫瑰花做成,一会我便给大伙儿做出来尝尝。”
她又拿起一个瓷盆重复了这样的动作,直到做了十来个,最后将这十来个瓷盆摞起来,而后放置在灶房。
理由当然是灶房时不时开火,温度较高。
之后便是等待了。再将茉莉按照同样的法子做了出来。
莺莺拍拍手:“挑剩下的玫瑰花给我。”
她将挑剩下的玫瑰花加了蜂蜜、黄糖一起倒进锅里,慢火熬煮,直到玫瑰花瓣破碎,锅里的酱都变成大红色之后才起锅。
这便是玫瑰花酱,萧照瞧着有趣:“这花在中原称作徘徊,没想到还能做花酱。”
徘徊,这名字好听,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彷徨不去眷恋不舍,正符合玫瑰花满枝头点缀的轻盈。
不过玫瑰也不难听,玫、瑰都是美玉的名字,合在一起正好配得上玫瑰的倾国之姿。
莺莺说话间已经将猪油和面做成了油酥,再横擀竖擀做成面饼,再将适才做好的玫瑰花酱包了进去,最后放在烧过火的炉膛里加热便是。
含蕊看着炉膛里飘散的草木灰瞠目结舌:“这做出来不会是飘满灰吧?”她下定了主意一会一定要婉拒九婶婶的好意。
过一会炉灶的余温已经将玫瑰饼烘烤完成。
莺莺从炉灶里小心取出盛满玫瑰花饼的盘子,又小心翼翼吹去上面的浮灰。
她掰开雪白色的鲜花饼,就闻见里面绛红色的玫瑰酱散发出阵阵甜香。
而雪白外皮几乎数不清有多少层,千层万层如雪花片纷纷洒落,可以想见到底有所酥。
放入嘴里里头那些雪花片立刻纷纷融化,酥软满口,最里面的玫瑰花酱恰到好处点缀其中,让人甜香满口,甚至咽下去后满口是玫瑰花的香气,彷佛置身于夏日的玫瑰花田里。
院里帮忙的人一人分了一块,含蕊自然是不吃的,只看着其他人吃,可绿儿几个吃得津津有味,她坐在那里都闻得见好闻的玫瑰花香。
这谁还能忍住呢?含蕊鼓起勇气,吃了一小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