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惯性力量的强大
作者:一夕秋月      更新:2022-07-31 19:04      字数:3946
    文华殿旁的文渊阁内,王华身着大红公服,坐在首位,看着眼前的文官们只先说道:“诸位同僚,也许你们会已经在心里问,本官为何突然主持廷议,原因无他,只是有两件事要给诸位说一说。”
    “第一件事是关于本官辞官的事,本官决定辞去内阁首辅一职”。
    王华说后就看向了满堂的官员,而官员们皆是一脸惊骇,有的已经在心里嘀咕,暗想这王华好端端为何要突然辞掉内阁首辅一职,难道是惹了陛下?
    “诸位不必瞎猜,此事与任何人无关,只是王某年老力衰,无力辅君治民,且也已经无法洞晓治国真理而已。”
    王华说着又道:“接下来,老夫还得说第二件事,王某辞官后,望诸位同僚务必从此以后要洁身自好,勤勉政事,不可对天子阳奉阴违,与百姓为敌,路兆吉的下场你们也看见了,以后别以为自己是官,就可以欺压良善,大明还需要诸位去开启万年盛世,而不是因为诸位的腐败导致官逼民反。”
    “如今的天下变了,商民越来越多,务工者越来越多,识字之民越来越多,关心国政者越来越多,我们这些为官者就更得谨小慎微,清廉自守,不然民意相逼之下,若从太祖祖制贪污就得被剥皮实草,而且也会遗臭万年!”
    “无论如何,王某希望我等士大夫,既已天下为己任,就当以为天下人谋福祉而奋斗”,王华说着便起身拱手道:“在此,王华向诸位告辞!”
    说着,王华就走出了文渊阁,宣布廷议结束。
    作为一个亲身经历了正德朝各种朝堂变故的文臣,王华有很多感触,也很想和自己同阶层的这些文官士大夫们说些什么,但他又好像知识匮乏的很,说不出什么,似乎唯一能提醒的还是只有清廉自守,谋福于民。
    尽管王华这最后一次廷议没说多少,但在场的文官们似乎也都明白了内阁首辅王华的意思,他们也都起身向王华拱手,没有人在此时站出来说王华不应该辞官,也没有说王华真应该早辞官。
    对于整个帝国的文官士大夫而言,他们是迷惘的,是彼此分裂的,甚至是恐惧的。
    迷惘是因为不知道到底怎样才算是开盛世治理好了天下,彼此分裂是因为大家开始信奉不一样的治国理念,恐惧则是担心自己会不会因为在将来因为贪污或其他罪行被严惩,毕竟本朝十族与剥皮实草这些酷刑都出现了。
    说到底,大明帝国以后会怎样还是看皇帝朱厚照的选择。
    百官们现在也只知道跟着皇帝的指挥棒走,无脑服从永远比质疑后的学习更容易适应,也更容易获得实际上的好处和避免可能出现的危险。
    所以,文官们觉得,无论怎样,不要和皇帝作对就是了。
    因而,王华让他们不要与天子为敌,他们内心也都是非常赞同的。
    但其实,朱厚照并不是希望百官向奴才一样无条件服从自己,毕竟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当一个可以我行我素的帝王,他的目的是把大明变成一个民主与自由的国度。
    朱厚照知道自己现在这个皇帝可以通过暴力统治让自己想干嘛就干嘛,人的自然权利是生命、自由、财产,自己这个皇帝在这个大明都可以拥有,自己甚至可以剥夺他人的生命和自由以及财产,并可以因此让自己变得更加富裕与自由,可以随心如欲,想干嘛就干嘛。
    但是,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
    自己这样做只会激化自己和其他人矛盾,如果自己持续性剥夺他人生命、自由和财产权的话,毕竟这是人最基本的权利,自己一旦激化这个矛盾,其他人就会想尽各种办法对付自己。
    而自己这个皇帝也不得不陷入每天的忙碌之中,来维护自己的暴力统治,但依旧不免活在担惊受怕中。
    朱厚照不是害怕斗争的懦弱者,但他也的确不想去剥夺他人的拥有生命、拥有自由、拥有合法财产的权利,毕竟他是一个从现代穿越过去的文明人,不是从原始社会穿越过去的野蛮人。
    何况人有生命、自由、财产这些自然权利,也有自己的社会义务。
    朱厚照作为皇帝也有自己的责任,他不会只享受自己的权利而不去承担作为一名皇帝的责任。
    朱厚照承认自己在最初的时候因为面对文官对君主的压制,而采取了过于极端的手段,但他也不后悔,对付野蛮就得利用野蛮的手段,如果将来有野蛮的势力出现后,他还是会举起自己的屠刀。
    但这不代表他就会放弃建立文明世界的秩序。
    朱厚照尊重了王华辞官的选择。
    同时,朱厚照也按照既定惯例选择了刘宇当内阁首辅。
    刘宇也按照惯性推荐了王琼做次辅,荐举了康海入内阁,参与机务。
    无论是皇帝朱厚照还是帝国顶层的文官们似乎依旧还遵循着固有的惯例去行驶自己的权力,以保证帝国权力分配的公正性。
    按照现代文明,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国家这个政体应当是民众选出来的,是民众把赋予了国家管理自己的权力。
    也就是说,内阁首辅这种可能会拥有帝国最高行政权的官员应当是民众选举任命的才是。
    但是,大明还没有这种选举制度,甚至还没有这种意识,内阁首辅是由皇帝任命,甚至内阁首辅的最高行政权也是皇帝赋予。
    但作为皇帝的朱厚照很难知道哪一个人当内阁首辅才是真正符合民众要求的内阁首辅,他很想让每一个官员都做一番演讲让自己知道一下谁更合适,但他发现他没有那个精力而且国家每天不断发生且急需处理的日常政务也不允许他有时间去选择一个更合适的首辅。
    朱厚照只能依照惯例去选择,首辅退休,次辅接替,然后依次按照资历轮着来,不管贤愚优劣,这样是最公正的,也是让整个官僚阶层最没有意见的。
    相反自己如果贸然任命一名能力突出的官员为内阁首辅,不按照资历来,那内阁次辅与三辅肯定是不满的。
    所以,朱厚照还是得按照惯例任命了内阁首辅。
    内阁首辅刘宇也依照惯例荐举了王琼为内阁次辅,尽管皇帝朱厚照已经给予了他荐举大学士与六部堂官的权力,他也不敢任人唯亲或者只任命与自己政治观念一致的人,他也只能依照惯例来。
    朱厚照发现作为帝国统治内部的人有时候也很难进行一场彻彻底底的改革,很难改变现状,大家不是不懂任人唯贤的道理,但大家都无法打破现有的规则。
    刘宇成为了内阁首辅,自然很高兴,也很配合皇帝陛下朱厚照,只遵循萧规曹随的方式,没有要和皇帝陛下对着干的意思。
    王琼成为了内阁次辅,也很高兴,且已经开始养生,每日吃斋念佛,远离美色,注意自己的作风问题,廉洁奉公起来,明显是要为自己将来做内阁首辅做准备。
    康海也向朱厚照谢了恩,向刘宇表达了荐举之恩,并心情大好的写了几首歌颂朝廷的诗,毕竟朝廷让他当上了内阁大学士。
    百官们没有谁有意见,都觉得这是王华辞掉内阁首辅后很正常的朝堂官员变更结局,如果不是这样的结局反而让人觉得不安。
    百姓们更懒得关心首辅是谁,次辅是谁。
    唯独不满意的就只有朱厚照,他不满意的是饶是他放了权,依旧没办法让大明走上政治民主的道路,让他更为郁闷的是,虽然他对自己做出来的结果不满意,可官员士民们都对他这个君王很满意,都称颂他这个君王清静无为,顺其自然而不扰民乱政。
    或许对于很多底下的人而言,领导不折腾真的是一件好事。
    但对于领导而言,自己不折腾一下能算是领导吗,那和行尸走肉还有什么区别。
    朱厚照现在就是这种心态,自己明明想改变点什么,却还是没有改变得了帝国内部政治结构,但他现在也只能顺其自然,慢慢改变。
    这一天,朱厚照来到了国家行政学院。
    国家行政学院是朱厚照带给大明的一个新事物之一,是他利用皇帝的权力建立起的一个官员培训机构,它与翰林院最明显的区别是,国家行政学院更为明确地表明了自己是培训帝国官员的基地。
    国家行政学院也坐落于皇家西苑,是一栋水泥与石材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建筑,教室也全都是玻璃窗,离京师大学与皇家工业实验基地不远,为的是方便进修的传统官员们能近距离的接触到新知识新事物。
    朱厚照相信这个时代的官员缺少的不是智力缺少的只是见闻,是儒家理学禁锢了他们的思想,而不是真的愚笨,所以,他觉得让这些官员接触到新知识和新事物,或许比自己更加善于改造这个国家。
    总督漕运都御史丛兰是选进京中入国家行政学院培训的高官之一,此刻他就惊诧于大明的国家行政学院的建筑,他没想到水泥可以让房子建造得有十层高。
    丛兰不得不感慨帝都的不同,但当他上第一课时更为惊讶,因为第一课上,他看见吏部左侍郎张璁居然拿出了一根白色的小棒,然后很轻松地在突出的黑色墙壁上写下了“人权”、“国家”、“分权”三个词。
    这三个词,他一个都没听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