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仁君 第285节
作者:
纣胄 更新:2022-07-31 20:38 字数:4775
如果换成是普通人,他们早就赶走了。只不过这一行人看起来非同凡响,身上的穿着也不一般。
只要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来知府衙门,只要他们不是莱打官司告状,衙门一般不敢赶人;即便是来告状打官司的,他们也会仔细斟酌。
“不知您是?”衙役脸上带着笑容,努力打量着张诚,有些迟疑的问道。
张诚看了一眼他,不耐烦的伸手从怀里拿出来一个牌子晃了一下,说道:“锦衣卫北镇抚司。你要不要好好的检查一下?”
闻言,衙役就是一哆嗦。
锦衣卫北镇抚司,没想到来的居然是他们。实在是惹不起!
衙役连忙神色恭敬的说道:“您稍等,我马上就进去禀报。”说完,一转身一溜烟地就跑了进去。
看着自家的公公手中的牌子,董大宝有些不明所以。
怎么就锦衣卫北镇抚司了?这是什么情况?
关键是你们哪来的令牌?这么冒充好吗?
张诚却非常不以为然。
这对他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大事,一块锦衣卫的牌子,又能怎么样?
即便是锦衣卫知道了,又能怎么样?刘守有敢到自己这里来吗?
在张诚看来,刘守有蹦达不了多久了。跟着张居正,现在的确是前途无量;可是张居正有老的那一天,你不能一辈子跟着他,到了那个时候你怎么办?
陛下这次出门都没招呼你,已经不放心锦衣卫了。
一群完蛋玩意。
“这次的事还不知道能不能成。如果搞砸了,咱们的身份可不能暴露。”张诚一脸理所当然的说道。
“您说的有道理。”董大宝点了点头。
时间不长,衙门里就有人走了出来。
出来的人年岁不大,看起来也就三十多岁的样子,一身读书人的打扮。他见到张诚众人,连忙躬身行礼道:“见过几位上差。”
“你是什么人?”张诚的眉头一皱,面带不快的说道:“你就是盐城的知府?”
“回上差,我不是。”这人连忙说道:“我是知府大人的师爷,我叫廖中莱。”
廖中莱的语气十分客气,显然也知道眼前的人惹不起。
张诚闻言,眉头一皱,没好气的说道:“你算什么东西?你们的知府大人是瘸了吗?他是不会走路?”
听到这话,廖中莱整个人都不好了。
对方的语气实在是太不客气了,不过他摸不清对方的身份,连忙说道:“知府大人在里面等着诸位大人,诸位大人里面请。”
“走吧。”张诚冷哼了一声说道:“这位知府大人的架子太大了,这一次的事怕是不太好办。你们都做好准备。”
“如果这位知府大人有所牵连,说不定会袭击我们。”说完,张诚转头看向董大宝吩咐道:“留个人在外面。如果到时候我们出不来了,记得去报讯。”
“是,大人。”董大宝面容严肃的躬身说道。
一边的廖中莱吓得够呛。
这什么情况?
伸手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廖中莱有些不太明白了。不过显然这些人非同凡响,来找的事也足够大。
他的心里面也很无奈,这个时候,自家大人还拿什么架子?
一行人呼噜啷当的走了进去,径直就冲到了二堂,进去之后发现这里一个人都没有。
廖中莱连忙招呼人上茶水。
“几位大人稍等,我马上去请知府大人。”廖中莱说完,转身就跑了。
等到廖中莱离开之后,张诚冷哼了一声说道:“还拿捏上了?看来这边的架子当真是不小。”
说了,他转头看向董大宝说道:“是我们这次找的人。”
闻言,董大宝只是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
他现在的心里有点担心,不明白自家公公要干什么。
不说其他的,你径直闯了人家衙门里来,还如此嚣张,关键还冒充锦衣卫的身份,这要让人家认出来就完了,人家把你当成假冒的锦衣卫收拾了,你都没处说理去。最后肯定是没有事,毕竟你的地位摆在这里。
可是这事丢人,要是传到陛下那里去,还有一点的脸面?
张诚却不紧不慢的喝着茶。
时间不长,一个四十多岁年纪的人就从里面走了出来。一边打着哈欠,一边迈步往外走,穿的也是知府的官服。
这位就是盐城知府冯宽。
张诚直接站起身子,伸手拿了一个帖子递给对方说道:“锦衣卫的驾帖,接了吧。”
一边的董大宝有些吃惊,没想到自己家公公连这玩意儿都有。
驾帖,是锦衣卫外出办事的凭证。拿着驾帖办事,权力不比钦差小多少。
对于很多人来说,驾帖就是催命的符咒,拿到手里边命都没了。
冯宽看到这一幕,连忙把驾帖接了过来看了一眼,又恭恭敬敬的还给了张诚,随后说道“这位大人不知到盐城来所为何事?如果有什么下官能帮得上忙的地方,下官一定义不容辞。”
嘴上这么说着,冯宽心里面已经开始琢磨别的事了。
自己怎么就这么倒霉?不过就是当一个知府而已,怎么就惹来了锦衣卫这样的人?
要知道,自己为了活动这个位置,可没少花钱。这才刚开始捞钱,锦衣卫就搞这么大?
盐城知府这个位置看起来不起眼,但是谁不知道这里面的道道?
在这里做上三年,那就肥得流油;如果能做六年,就真的可以告老还乡了,把儿子孙子花的钱都赚出来了;如果做九年,别想了,根本做不了总结。你想在这里做九年,那些等不及接任的人都得把你弄死。
可是刚刚上任才半年,遇到这样的事,冯宽心里边那叫一个难受。
自己拿到这个位置容易吗?
第四四四章 通倭案
张诚看了冯宽一眼,继续说道:“这一次我们到这里来,是查一个大案子。这是钦命大案,需要你来配合。”
“大人请讲,”冯宽连忙说道:“盐城上下,一定尽心尽力。”
“很好。”张诚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这一次,我们要查的是一起通倭案。有人私通倭寇,将大量私盐给了倭寇;还走私铁器、铜钱,简直就是罪大恶极!”
“我们寻着查私盐的这条线,查到了盐城,这些盐是从盐城流出去的。我们到盐城来,就是为了搞清楚这件事,为什么盐城会有私盐?为什么盐城的私盐会被卖到倭寇的手里?”
看着自家一脸义正言辞的公公,董大宝有点懵。
都说的什么啊?哪来的倭寇啊?
这都什么时候了?您当是三十年前吗?现在哪有倭寇?
再说了,倭寇是怎么回事现在谁不清楚?当年那些倭寇楼是什么人?
那都是下海做买卖的人。他们在海上跑船,将大明朝的各种物资卖到外洋去。
朝廷禁海,那些人大发其财,有了钱之后就在海上疯狂扩张势力,从大明招募沿海的穷困百姓,到朝鲜招募朝鲜的贫困百姓。等到他们发现倭国那些战败的武士很能打之后,他们又招募了一大批倭国人;甚至有的人都直接跑到倭国去当岛主了。
他们最后是和岸上的商人闹翻了,所以才有了倭寇这一说,毕竟抢劫总比做生意来的快。
可是这么多年了,倭寇早就已经剿灭没了。
戚继光是干什么的?
你要是放三十年前,通倭的确是大案,只要查出来,就是抄家没族的足够大的罪。
现在呢?现在哪还有倭寇啊?
都没有倭寇了,哪来的什么通倭的案子?您这一套能哄住人吗?
董大宝看向了盐城知府冯宽,原本以为这位会直接说的什么。可谁能想到,这位脸色似乎不太好。
看到这一幕,董大宝自然就明白了。查了这么多的案子,这一看就知道是心里有鬼。
还真有通倭的案子?
怎么可能有通倭的案子?
但是这里有私盐的案子,有走私的案子。首先是私盐的案子,在这个地方如果不贩卖私盐,大家还怎么发财?
这种事基本一查一个准。
走私的案子那就多了,走私的东西也各种各样,可以说千奇百怪。他们这里走出去最多的东西就是钱,就是把大明的铜钱运到外面去卖。
各国的冶金工艺不一样,无论是倭国还是朝鲜,工艺都十分落后,所以他们的钱质量都非常不好,不但不精美,还十分容易坏。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更加喜欢用大明朝的钱。尤其是现在能通商的情况下,他们就更加喜欢大明朝的钱了。
这些钱可以让他们直接在大明花销、直接采买。所以走私大明朝的钱,就成了走势当中利润非常大的一块。
不过想干这种买卖,必须有非常大的现金流。在大明朝,哪里有这样大的现金流?
当然就是他们盐城。
冯宽虽然没有参与这件事,但是他隐隐地感觉得到,很多人会把大明朝的钱拿出去卖,换回的银子和铜。
换回来的这些东西,自然是没有办法使用的。所以他们会把它铸成银锭子和铜钱。
通常情况下,这种事都是有官府和衙门参与的,否则你私铸钱本身就是大事。何况这些钱铸造完成之后,你要怎么花销?
他们会和官府勾结,把这些钱送进官府的银库里,然后由官府的银库把它们融了,变成市面上可以流通的钱。
这种买卖无本万利,只不过就是来回倒腾一趟而已。
这种案子如果被人翻腾出来,那可不比通倭的案子来的小。这要是被紧急被查出来,自己全家都在跟着倒霉。
冯宽心里面忐忑不已,怎么就让自己赶上了?
董大宝看着冯宽的样子,再看看自家公公,心里面有一些不明白的,怎么原本稀里糊涂的公公,这个时候就如此精明了?换人了吗?
“大人放心,下官一定尽心尽力。”冯宽连忙说道。
“如此甚好。”张诚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这次的事查清楚之后,本官一定向朝廷证明你的功劳。不说其他的,给您升一个布政使问题不大。”
听了这话,冯宽不但没有高兴,反而嗓子眼都提起来了。
赏赐越重,代表案子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一个布政使可就是要了命的符咒。真要是翻腾起来,死都不知道怎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