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仁君 第453节
作者:纣胄      更新:2022-07-31 20:40      字数:4934
    等到人走了之后,董狐狸脸色就变得严肃了起来,转头看向一起过来的速巴亥说道:“看来这一次他们是想和咱们打一仗了。”
    闻言,帐篷里的众人脸色都变得有些难看。
    自己这些人这次过来,主要是向大明朝施压,即便是打的话也不是这么打。
    试探着打是可以的,但是这种大规模的打并不是各个部落首领想要的。
    显然,这一次大明已经不管他们想不想要了。
    “现在我们要做的事就是决定打不打。”董狐狸坐回位置上,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人。
    在场的部落不少,大大小小的几十个。其中做主的是几个比较多的大部落,包括朵颜三卫、科尔沁、内喀尔喀五部等
    东蒙古把大部分的人马都集中在了这里。打了这么多仗,他们还是想从辽东撕开一道口子。
    他们也往宣府那边派了人马,但是只去了一小部分,统帅的人是东察哈尔和喀喇沁。双方在人数和力量上都不是一个级别。
    董狐狸把人手放在广宁,主要就是担心明军出广宁直取草原。
    实际上,明军有很多地方都可以出来打他们,而广宁是最好的一个选择。因为这里距离近、路好走,比起其他地方更适合展开进攻。
    让董狐狸没想到的是,明军真的朝广宁来了。原本以为明军不敢出来,即便出来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大家这么多人,直接聚而歼之。
    可是明军真的来了,蒙古联军却有些不知所措。在场的人虽然一个个都表现得很凶悍,都是一副要拼命的样子,可是每个人的心里面都有自个儿的小算盘,谁也不想在这个时候一头撞上去。
    毕竟来的人不是别人,是戚继光,这个人的名声实在是太大了。
    自从戚继光到了北边之后,大大小小的打了多少仗?
    不说其他的,董狐狸就和戚继光打了好多次。前前后后的不知道打了多少次,董狐狸一次便宜都没有赚到,甚至他的侄子还被戚继光活捉了;董狐狸自己也是几次险象环生。
    万历二年,董长昂又入侵边境,但无法从关口攻入,于是逼着他的叔父董长秃寇犯边境。
    戚继光领兵将其击败并活捉董长秃。
    董狐狸与董长昂率领宗族三百人来到戚继光关前请罪。董狐狸穿素服大哭,请求赦免董长秃。
    戚继光与部下商议后决定接受其投降,董狐狸将劫掠的百姓放回并发誓不再反叛。自此,董狐狸与董长昂再也不敢侵犯蓟门。
    戚继光镇守的蓟门固若金汤,北蛮子无法攻入,于是转而进犯辽东。
    戚继光率兵增援,协助辽东守将李成梁将其击退。
    董狐狸也是一个有野心、有能力的人,结果碰上了大明两个更能耐的人。这两人一个叫做戚继光,一个叫做李成梁。
    这么多年了,董狐狸反反复复的试探、不断来打大明,结果搞得满头包。丢脸的事不知道干了多少,结果每一次都是丢更大的脸。
    这个时候,一个年轻的壮汉站了起来,大声说道:“戚继光来了又怎么样?我们这一次就要把他留在草原上!”
    “他既然敢来攻打我们,那就证明他的蓟州防守空虚。只要我们把他打败了、把他的人剿灭,我们就能长驱直入,直接打到蓟州去。到了那个时候,谁还能阻挡我们?”
    “辽东的李成梁如果敢分兵的话,我们就趁机把辽东夺了。只要能拿下辽东,我们就有了更大的地盘、有了更坚实的基地。到时候向东向西都可以,谁还拦得住我们?”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说话的年轻壮汉。
    这一点不光这个年轻人知道,在场的人都知道。
    所有的人都明白,只要打下了辽东,就会有一份坚固的基地。只是想到要和戚继光打,他们的心里就有些发颤。
    董狐狸看向了说话的年轻人。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侄子董长昂。
    显然过了这么多年,侄子对戚继光还是不服气,心里面的野心还没有彻底死绝,依旧在熊熊燃烧着。
    “打!”一边的速巴亥也站起身子说道:“我们这一次来干什么的?难道我们到这里逛一圈就回去吗?”
    “我们这一路消耗的粮草可不少。如果就这么回去的话,我们怎么活?部落里的人都在等着我们带东西回去,我们不能就这么回去,这一次一定要打!”
    “董长昂说的对,我们这一次一定要把戚继光打在草原上。他既然敢出来,我们就不能让他回去!”
    “如果在城里,我们或许拿他没有办法。在草原上,我就不信了!我们要把戚继光击败,然后彻彻底底的剿灭!”
    “只要把他们剿灭掉,我们就能打开通往终点的路!”
    董狐狸看了一眼速巴亥,有些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董狐狸知道速巴亥从来都不是一个善于冒险的人,更不是一个冲动的人。可是这一次却如此,显然也是被逼得不行了。
    草原上的日子很难熬,大明却摆出了一副“我绝对不屈服也不给你们好处”的样子,说白了就是要和你们一样打一把,不然的话不服气。
    现在这种情况让草原部落也没得选了。
    董狐狸站起身子,直接抽出了手中的刀,大声说道:“打败大明人,活捉戚继光!冲进中原去,到处抢钱粮!”
    “打败大明人,活捉戚继光!冲进中原去,到处抢钱粮!”
    一时之间,帐篷里的人都跟着呼喊了起来。
    随后外面整个营地都跟着呼喊了起来,气势一瞬间就起来了。
    董狐狸大笑着走了出来,说道:“走,咱们去会会戚继光!”
    大明军队当中。
    戚金快速来到了戚继光的身边,停住马说道:“大帅,咱们的斥候来报,对方已经动了。”
    “怎么动了?”戚继光问道。
    “后撤了。”戚金在一边连忙说道。
    “这是想看看咱们还敢不敢继续往前。”戚继光冷笑了一声说道:“这一次就让他们看看咱们敢不敢!传令,继续往前走。”
    “是,大帅。”戚金答应了一声,直接打马离开了。
    戚继光从来没有想过董狐狸他们会在这里跟自己打仗。如果在这里打的话,他们早就打了,不会等到今天。
    现在他们往后撤,无非就是想把自己拉得远一些,来看看自己敢不敢往前。
    如果敢的话,那就证明自己决战的决心很强烈;如果不敢的话,那就证明自己没有这个胆子,只是虚张声势。
    即便真的想打的话,也要离广宁城远一些。否则很容易这边打输了,自己直接就退回去了。
    这是董狐狸绝对不能接受的。看来他的决心很大。董狐狸这个老家伙,这是要和自己硬碰一把了。
    就是不知道他有没有这个胆子?
    真希望他有这个胆子!
    戚继光坐在马上,眼睛微眯着,目光扫向了周围的部下,心里面信心十足。
    双方人马一个前进,一个后撤,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终于在撤出去了五十里之后,懂狐狸的人马不动了,开始安营扎寨。
    戚继光得到消息之后,也不动,也开始安营扎寨。
    董狐狸不能再退了,如果再退下去的话就退到老窝去了。这个距离就比较合适,在这里打赢了戚继光,可以一路狂奔五十里的距离,戚继光往回跑也没有那么容易。
    双方都做好了会战的准备。
    一时之间,喊杀声四起。
    第六六七章 两军对阵
    “你没事吧?”戚继光看到浑身是血的侄子,有些担心的说道:“赶快把盔甲脱下来让人看看,有没有哪里受伤了?”
    “都是别人的血。”戚金无所谓的摆了摆手说道:“我没有受伤。”
    戚继光闻言,这才点了点头,随后有些无奈的说道:“你怎么又冲阵去了?不是早就和你说了么,我们的战法不适合冲阵。”
    在这件事上,戚继光已经不止一次说过戚金了。
    自己这个侄子哪里都好,可是就喜欢骑着马、带着人去冲阵,和人家硬碰硬的打仗。这是不为戚继光推崇的
    戚继光在京城的时候和皇帝聊过。皇帝有一句话,他记得特别清楚的,就是把敌人消灭在进攻的路上。
    那么好的装备、那么多的武器,不是让你们用来和敌人硬碰硬的。
    能用武器消灭掉,就绝对不要用人。穷则战术穿插、富则火力覆盖。
    自己现在根本就没到那种程度,可就是拦不住这个侄子。
    戚继光有些无奈的说道:“你要再这个样子的话,下次不要出去了。”
    “大帅!”戚金有些急切的说道:“这也不是我想的。我们这次是被围住了。”
    闻言,戚继光连忙问道:“怎么回事?”
    侄子曾经说过,冲阵可以锻炼部下的血性,一直不敢冲阵的军队是没有前途的、是不够勇武的。
    对于这一点,戚继光其实是赞成的。可是这些东西可以以后再练,这一次根本就没有必要。
    这一次主要的目的就是打败鞑子、打赢鞑子、歼灭鞑子、剩下的事根本就不重要。
    现在听说侄子按照自己的吩咐去办了,戚继光也是松了一口气。
    但听说侄子被包围了,戚继光又有些急迫。
    侄子已经没有什么问题的回来了,那就证明这一次他平安脱险了。
    但是对方大规模的包围,这里面就有问题。
    “被咱们打怕了。”戚金有些无奈的说道:“自从咱们到了这里之后,双方的斥候交锋非常激烈,这几天互有伤亡。总体来说咱们赢的时候多,鞑子死的人很多。”
    “现在他们的斥候已经很少再越界了。今天我带着人过去的时候,发现他们已经组成了巡逻队,每一队都是几百人,显然正准备扑杀我们的斥候。”
    听了这话,戚继光缓缓的点了点头说道:“那就不要再出去了。”
    “大帅,我们接下来怎么办?”戚金有些急切的问道。
    事情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戚金也有些无奈。
    鞑子摆出这个阵势来,斥候之战恐怕没有办法继续进行。
    在战场上,双方互相进行试探早就已经成了常态。观察对方的实力和布局、寻找对方的破绽、查看地形,这些事都是在战前都要做出充足的准备。
    戚继光想了想之后说道:“不必了,明天咱们就全军压上。”
    闻言,戚金有些迟疑,沉吟了片刻说道:“大帅,不如让我带着一万骑兵去试探一番吧?把所有的人都压上去,恐怕有些不妥。”
    戚继光看了侄子一眼,笑着说道:“你要对我们有信心,咱们的人马这一次肯定能成。这次是一次好机会,以后恐怕没有这样的好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