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仁君 第605节
作者:
纣胄 更新:2022-07-31 20:45 字数:5360
有些事大家都不说破,但是谁都知道是怎么回事。那是清君侧吗?那摆明了就是造反。只不过演戏演得好,大家都不敢说而已。
朱允炆活没活着,谁都不知道。反正根据大明的记载,朱棣没有杀侄子。
有人说朱允炆自己举火自焚了,有人说他利用举火自焚的机会跑了。甚至后者的说辞相信的人更多,这里面要是没有朱棣引导的结果那就有鬼了。
这里有人说,郑和下西洋就是为了寻找朱允炆。这事可信度有多高?
反正朱棣是没想造反,只是清君侧。
事实证明我成功了,至于说最后我当了皇帝,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我的皇帝侄子失踪了。国不可一日无主,我老朱家的江山总不能没有人治理吧?
在群臣的强烈建议下,我迫于无奈暂时代侄子主理国家。等到我找到侄子,我会把皇位还给他。只不过一直以来都没有找到侄子,这事你怨谁?
我心里也很苦闷,我当这个皇帝也是迫于无奈啊!
可实际上那个朱允炆永远不可能出来了,找不到了。
王用汲虽然不知道陛下想干什么。单单是说出这句话,就已经代表了很多东西。
他想了想说道:“臣觉得倭国肯定有人愿意做这事。”
朱翊钧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朕也觉得这天下还是有忠贞之士的,倭国也一样。我大明乃是天朝上国,愿意帮助倭国的天皇。同为皇者,看他受如此折辱,朕也看不下去了。”
王用汲点了点头说道:“陛下仁德得知心,胸怀广阔,倭国天皇知道了一定会感激涕零、自愿去皇位,成为我大明的封王!”
朱翊钧闻言,摆了摆手笑着说道:“朕从来不奢望回报。朕帮助一个人也从来不看他能带来什么,只是朕愿意不愿意。至于说他会不会回报,或者有什么表现,那是他的事。朕从来不强求谁做什么,大明自有气度在这。”
朱翊钧想了想,摆了摆手,不在意的样子说道:“不过这件事朕需要交给一个能臣去办。”
“臣愿意替陛下效劳!”王用汲连忙向前走了一步。
这时候你要积极一些,皇帝跟你说这些不是让你听了看热闹的,就是想让你去干这事。王用汲非常果断的就同意了。
朱翊钧满意的笑着说道:“爱卿如此有心,这件事情就交给爱卿去办吧。”
“李成梁刚刚来了信,他抓的那两个倭寇将领已经送到沈阳城来了,正好你去见见,看看这两人是个什么说辞。如果他们愿意的话,可以先用一用。”
王用汲小心翼翼的说道:“陛下,臣觉得一个就差不多了吧?”
“你想怎么办都成。”朱翊钧笑着摆了摆手说道:“朕一向都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把这件事交给爱卿,自然就相信爱卿的手段。爱卿尽管放手施为,成或不成也不重要,这两人没了还有其他人。”
“是,陛下,臣明白。”王用汲连忙点头说道:“臣还有一个请求,希望陛下能调一些陈公公的人给臣,这些事还是他们比较擅长,臣的身边也的确没有什么合适的人手。”
“这个没有问题。”朱翊钧笑着点了点头,对旁边的陈矩说道:“挑一些得力的人送过去,别弄一些歪瓜裂枣。”
“是,陛下。”陈矩连忙低头答应道。
王用汲脸上露出了感激的神情,躬身说道:“那臣去了。”
“去吧去吧。”朱翊钧笑了笑,摆了摆手。
王用汲离开了屋子,走到外面就看到了陈矩给自己准备的人手。
看着面前的这个人,王用汲笑着问道:“我是不是在哪见过你?”
“大人说笑了,小人没见过大人。”这人连忙低头。
王用汲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缓缓说道:“我应该怎么称呼你?”
“回大人,卑职李良心。”
闻言,王用汲上下的打量起这人。
这个李良心看起来也就三十多岁的样子,留了一抹胡子,非常平平无奇。整个人要是换上一套老农的衣服,往地里一蹲,那就是个乡下种地的。
这个人的气质完全与自己想象中的不符,可是王用汲早就过了看脸看人的年纪。
陈矩把这个李良心给自己,那就说明这个人不同寻常。
“李良心?”王用汲笑着说道:“这名字可好啊。”
李良心笑着说道:“多谢大人夸赞,卑职也觉得这个名字好。做人就得多长点良心,不然的话就不配成为人了。”
王用汲深深的看了他一眼,说道:“那就跟着我来吧。”
“是,大人。”李良心笑着答应了一声,跟了上去。
两人很快就来到了关押倭寇俘虏的地方。
这里的俘虏非常多,虽然明军不怎么留俘虏,但是一些将领和倭寇的官员还是被带了回来。
大部分人都被关押在一起,每天干苦力。其中有两人比较特殊,一个人叫做加藤清正,一个人叫做小西行长。
这两个人全都被特殊对待了,此时此刻正在屋子里吃饭,饭菜还算丰盛。
他们两人也没想过逃跑,因为根本就不可能跑。就算能跑出去,也没地去,门里门外全都是人,稍有动静就会有明军盯上。
加藤清正看了一眼小西行长,冷哼了一声说道:“你倒是吃得下去。”
小西行长也不搭话,拿起一块肉放进了水里。
这些日子,加藤清正对他非常不爽,他对加藤清正也非常不爽,两人早打了不止一次。
加藤清正觉得小西行长就那么丢了平壤,简直就是废物。要不是你那么快把平壤丢了,我加藤清正何至于要回去救援你然后把自己也搭上?就是为了救你,我才落到今天这个下场!
小西行长觉得你大哥不用说二哥,你要是行的话,你把明军打败了然后拿回平壤。
你加藤清正就是不行,被大明人打得啥都不是,现在还反过来怪我?你要是不去救我的话,你也回不去。明军弄死你还不跟玩似的?
见小西行长不说话只顾着吃肉,加藤清正没好气的说道:“给我留点!”说着,也拿起了一块肉塞进了嘴里。
“两位吃得不错。”这个时候,一个声音响了起来。
加藤清正两人连忙转头看过去,只见一个身穿大明官服的中年人走了进来,此时正站在门口看着,脸上带着温柔的微笑,
看到这人,加藤清正两人的神情顿时一变。
他们两人被大明人关起来有一段时间了,虽然很多事他们都不了解,但是有一件事他们了解得十分清楚,那就是看大明人的官服。
什么人官大,什么人官小,加藤清正两人已经弄清楚了。
眼前这个大明官员穿的是红袍官服,身份不一般。
和闺蜜去逛街了,然后……我忘了今天还没码字嘤嘤嘤,一直在吃零食刷电视剧。
抱歉抱歉~
第八九二章 投名状
走进来的自然不是别人,而是王用汲。
他的脸上带着笑容,看着加藤清正两人说道:“两位要不要和我聊一聊?”
加藤清正和小西行长闻言,顿时一愣,狐疑着对视了一眼。
在这一刻,两人的矛盾似乎消失不见了,又重新变成了在一起抱团取暖的两人。
加藤清正两人沉吟了片刻,一起点了点头。
实际上,他们根本就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这一点,王用汲心里清楚,加藤清正他们心里也清楚。
王用汲之所以会表现出这样的态度,也正是因为知道他们两个没得选择,表面客气而已。
“那好,我们出去聊吧。”王用汲笑道。
加藤清正两人不敢怠慢,连忙跟了出去。
他们走到门外就发现了,周围除了平常看守的人之外,还多了几个陌生的面孔。
这些人一看就不好惹,他们身上的穿着打扮跟别人不一样,一身黑色的衣服还镶嵌着金边,要不然背着火铳,还斜挎着一个包,那里面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不用想也知道,肯定不是简单的玩意。
“两位,这边请。”王用汲笑眯眯的。
他也对眼前这些人也很好奇,据说这些人都是李良心的手下,是什么特别行动小队,
至于哪儿特别,王用汲也不知道,不过看装备和打扮倒是挺特别的。
王用汲也没去问人家的装备都是什么,毕竟这些人都是皇帝的心腹手下,用他们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用可以,但是绝对不能出现打探的态度。
一行人很快就到了外面的山坡上。
王用汲笑咪咪地指着眼前问道:“两位看到了吗?”
加藤清正两人顺着王用汲所指的方向看,就见到一群人正被大明人在催促着干活,看样子应该是一个制作什么东西的地方。
加藤清正和小西行长对视了一眼,脸色都变得有些难看。
虽然他们并不是都认识下面那些人,但还是能看得出来那些人全都是和他们一样的俘虏,干的活一看就并不是很轻松。
其中有人还被监督员拎着鞭子不断催促着。如果有谁敢反抗的话,就会被拎在旁边一顿痛打,甚至干脆就直接带走了。虽然不知道被带到哪里去,但是不用想也知道,肯定不是什么好地方。
王用汲笑眯眯的说道:“你们想不想带他们走?”
加藤清正两人都是一愣,对视了一眼,转头问王用汲:“你想让我们做什么?”
这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加藤清正两人心里很清楚,大明人不杀他们,除了拿他们做俘虏、夸耀军功之外,肯定还有一些别的想法。否则对他们两人不会像现在这样好、态度这么和善。
闻言,王用汲叹了一口气说道:“我想要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陛下想要做什么。你们可能不知道,我们陛下是一个非常仁慈的皇帝,对朝鲜有多好你们也看到了。这一次如果不是你们入侵朝鲜,也不会有这场战争。”
“到了这里之后,我们的陛下听说了一件事,那就是关于你们的国王。在倭国,你们的国王居然不是说了算的人,你们倭国说了算的是什么大将军。”
“好像现在大将军说了也不算了,说了算的是那个叫做丰臣秀吉的人。我们陛下觉得很吃惊,觉得这样不对,你们怎么可以对一个国王这样?陛下觉得这么不做不对,想帮你们的国王。”
加藤清正和小西行长对视了一眼,迟疑着问道:“怎么帮?”
“当然是杀了那些心有不轨的人,让倭国王重新获得权力。在我们大明,这叫清君侧。”王用汲转过头说道:“你们大明话说得这么好,应该知道什么叫做清君侧吧?”
加藤清正两人同时点了点头,他们当然明白什么叫做清君侧。
在这个时代,大明就是亚洲文化圈的中心,无论是朝鲜还是倭国全都学习大明。从汉字到语言上,甚至朝鲜的官方文字和语言就是汉语,韩语这个东西根本就不入流。
甚至很多他们自己的官员们都不屑于去说韩语,写字的时候更是不屑于去写。如此一来,传到了后世,很多韩语还只能是汉语的音译,只不过是一种非常奇怪的语调,把普通话扭曲掉了,听起来更像是某处的方言。你说韩语是一种方言,都不让人觉得意外。
倭国也是如此,汉字汉语为主。双方甚至能无障碍的沟通,甚至他们对于大明的文化也很了解。
清君侧这种行为,加藤清正以前听说过,就是皇帝身边有了一些篡权的奸臣,需要把他们杀掉。
加藤清正更知道这种口号大部分的时候都是托词,眼前这个大明官员这么说的意思就更明显了,这是要反对丰臣秀吉。
找这么一个理由,那就是让自己有这么一个理由,大明人是准备让自己清君侧!
加藤清正稍稍一想就明白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大明人根本就不会把这件事告诉自己,这和自己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