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钦差人选底定
作者:
老宅风水 更新:2021-02-06 17:07 字数:5364
尔泰听到乾隆问众位大臣钦差的合适人选,便神情一凌,心道重头戏来了,正所谓抛砖引玉嘛。
不论是现代还是古代的政治,在大事上达不成一致的时候,往往先提起一两个无关痛痒的小事来调节气氛,而这些小事往往都无关各自的利益,所以大家都不会争执,气氛便会上升到一种比较和谐的境地,之后再来谈达不成统一意见的大事,那就不会太过于尴尬了。
而小民看政治,往往总认为官员之间如果分属不同的派系,那就一定会大事小事都别别扭扭,总之是非要跟对方不自在,只要对方认为对的,他就认为错,其实这是极为错误的,官场有句老话,那就是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是敌是友都是分事而论,只要不关乎利益,都会是一团和气,而一旦扯上了利益,那就得死磕。
正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嘛!
就好似刚刚乾隆抛出红莲教乱党的问题,向来不和、一贯与和大人意见相左的刘墉不也在某一点上同意和大人的观点、看法嘛,因为这件事不关乎各自的利益,没必要争论,而至于钦差大臣的人选这件事,恐怕就不会向刚刚那么平和了。
果然,乾隆话音刚落,和珅和大人一派就率先出招了,说话的是福康安同父异母的哥哥福长安,此人乃是和大人的铁杆心腹,只见他说道,“启禀万岁,臣以为钦差一职非和大人莫属,原因有二,一是和大人任户部尚书,早些年又任职内务府总管,对账目一路自是十分熟悉,既然山东官场账目不清,由和大人监管查账最为合适。其二和大人是大内侍卫出身,身手了得,且和大人自幼熟读兵书,由他前去监军山东平定天地会叛乱,亦是极为合适。”
福长癌侃而谈,即是为和大人请官,又借机在乾隆和众文武百官面前吹捧了和大人一通。
听他说完,乾隆还没有说话,和大人却是谦虚的摆摆手,道,“福大人真是抬爱和某了,大家都是为皇上做事,哪还有不尽心的,是吧,哈哈。”嘴上说的客套,脸上却是掩饰不住得意的笑容。
天下何人不爱被别人吹捧呢?尤其还是在皇上面前被别人吹捧,不过和大人一番谦虚的做派,也是所必须的,不然人家吹捧你你就甘之如饴,多少也太装比了,而且皇帝听了心里也不会舒服。
不过和大人的好心情还没有持续几秒钟,就被另一位大臣的话给搞得郁闷不已,只听那位大臣说道,“皇上,臣以为刘墉刘大人比和大人担任钦差更为合适,原因也是有二,其一刘大人为人刚直不阿,清廉自律,能做到拒腐蚀永不沾,能够更好地彻查山东舞弊案,其二刘大人曾外放过知府、巡抚等职,对于地方上的政务也远比和大人熟悉,因此臣以为,派刘大人前去勘察山东最为合适。”
这位大臣所言虽然隐晦,却也点名了前两次乾隆派遣钦差为何无功而返的原因,那就是前两名钦差不够清廉自守,私下收受了山东地方官员的孝敬,既然拿了人家的银子,也就不好在揭人家的短了。
同时也含蓄的表达出了,刘墉刘大人是清官,一定会廉洁奉公,一心只想着为朝廷出力,绝不会私下受贿,亦不会徇私情而舞弊,这点就比和大人要强,因为众所周知,和大人是贪官嘛!
“万岁,臣以为刘大人不妥,毕竟刘大人只是治理地方政务,而入朝以后,便一直监管工部,管的也只是筑堤、修园林等事,从未在军队中任职,也从未领过兵,而且刘大人乃是文官,不像和大人文武双全,如何能平定天地会叛乱?”那位大臣的话音刚落,和珅的另一位铁杆支持者便挺身驳斥他的言论。
“那和大人也没有领过兵,如何就能说和大人一定就能领兵平定叛乱呢?”刘墉的另一位党众站出来反驳道。
“和大人虽未领过兵,但弓马骑样样精通,加之和大人自幼熟读兵书,此番若是受命监军山东,定能一举平定叛乱。”福长安再次摆明自己的观点,反驳刘派。
“和大人是大内侍卫出身不假,但领兵打仗靠的乃是计谋和谋略,并不是凭一人之力便能平定叛乱的,再者钦差的职责是监军,故名思议,就是监督、监察军队,将圣上的仁德、旨意带给地方就可以了,并非要亲临战场,身先士卒,要身手有何用?”刘方也不示弱。
“你这是巧舌如簧,曲解吾皇圣意,所谓钦差,自是代天巡守,所代表的就是皇上,如果派刘大人一介文人前去,平定不了叛乱,那岂不是令吾皇颜面大失,我朝天威何存?”
“你这是巧言善变,而且你还是诽谤当今万岁,你说钦差如果平定不了叛乱,就会至吾皇颜面大失,我朝天威大失,可头两次钦差都是武功而返啊……!”第一个支持刘墉的大臣反唇相讥道,甚至还上纲上线的给和派说话的大臣扣了顶‘欺君’的帽子。
“你”和派那位大臣登时气的面红耳赤,浑身发抖,手指颤抖的指着对方,却是一时语塞,想不出该用何种话来反驳他。
“哼。”刘派那人哼了一声,扭过头去不在理会他,只把那和派大臣气的咬牙切齿。
不过一个‘阵亡’了,和派也不缺枪手,紧接着便有另一个大臣站出来替和大人据理力争,引经据典的分列了一二三条,阐述了和大人比刘大人更适合担任钦差的理由。
而他的话音刚落,刘派又有一位大臣挺身而出,驳斥刚刚那位大臣的观点,同样也分列了一二三条理由,明白的说明刘大人比和大人更适合的理由。
一时间,朝堂上好不热闹,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不休,都快赶上菜市场叫卖了,而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朝中大臣是反对或是支持,和大人和刘大人自始至终都没有开口说一句话,脸上也尽是淡淡的表情,只是不时的拿眼睛去看高踞在龙椅上表情高深莫测、古井不波的乾隆。
他二人心中知道,不论各自党众争执的再凶、再烈,最终决定权还是在乾隆手中。
不过乾隆却没有丝毫的表示,对底下和珅和刘墉二人不时投向自己的目光置若罔闻,反而是时不时的将目光随意的落在静静不语的福伦身上,不过每次却也只是匆匆一瞥便将目光收回了。
“我觉得和大人合适”
“此言差矣,我觉得刘大人比和大人更合适”
刘派和和派的党众们喋喋不休的争执不停,直争论的是面红耳赤、唾沫横飞,而且一开始的时候,众人还念着点斯文守礼,言语上比较客气,而争论到后来,众人口中开始不自觉的带出了脏字,简直如同泼妇骂街一般,甚至还颇有武官撸起了衣袖,一副要跟对方拼命的架势。
“行了!都吵什么?”高踞龙椅上的乾隆眼见底下的大臣们吵翻了天,而且越闹越出格,不由的紧蹙眉头,板下脸恼怒的高声吼道,“瞧瞧你们,把朕的金銮殿都当成是菜市场了,哪还有一点大臣的斯文守礼,整个就是一群泼妇、泼妇!!!”
乾隆说到最后的时候,语气愈发的加重了,直下的刚刚争执不休的众位大臣们惴惴不安,浑身直冒冷汗,众人忙不迭跪倒在地,扑身请罪道,“臣有罪,臣等最该万死!”
“哼,知罪了就好!”乾隆将手中的扇子重重的拍在龙案上,虎着一张脸说道,“行了
,都起来吧,以后再敢咆哮朝堂,每人赏二十大板!”
“谢皇上。”众大臣忙不迭的称谢,随后战战兢兢的站回到自己的位置,低垂着脑袋直用手去擦额头吓出的冷汗,再不敢多言一个字。
“哼,退朝!”乾隆气呼呼的说道,随后站起身余怒未消的大踏步的向乾清宫的侧门走去。
“退朝!”大内总管喜公公面无表情的看着前方,尖声高喊,众大臣忙不迭的跪倒在地,山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散朝之后,尔泰便去了老佛爷那里,他已经从尔康那里打听清楚,乾隆在南书房批阅奏折,要两个时辰后才会去给太后老佛爷请安,于是他便趁着这个机会,去了老佛爷那里,将他想当钦差大臣的意思透露给了老佛爷,当然也免不了施展男人的魅力征服一番。
而老佛爷虽然舍不得尔泰离开自己,不过转念一想好男儿志在四方,既然自己成了尔泰的女人,自然也希望他能够出人头地,这次担任钦差去济南公干,正是尔泰再立大功的好机会,老佛爷思前想后,便同意帮他在乾隆面前说情。
见老佛爷同意帮忙,尔泰顿时兴奋不已,不由再次将老佛爷压倒在身下,让她好好的享受了一番滋养。
随后尔泰估摸着乾隆快来了,便告辞离开了慈宁宫,他原本想去安慰下皇后,可谁知容嬷嬷一死,皇后心情极差,这些天一直将自己关在房间里谁都不见,而容嬷嬷之死与他又脱不开干系,心中觉得有些对不住皇后,害怕皇后会向他‘兴师问罪’便直接回了福家。
尔泰刚刚离开慈宁宫不久,乾隆就进了慈宁宫,跪地给老佛爷请安。
“起来吧,今个儿怎么有空到哀家这里来了?”老佛爷笑着问道。
乾隆说了句‘谢额娘’,便坐在老佛爷右手边的椅子上,随口说道,“儿子这两天忙,也没顾上来看您,还望您别见怪。”
“说哪的话,都是一家人,再说皇帝你是忙于国事没顾得上来看哀家,哀家怎么会怪你。”老佛爷微笑着说道,随后吩咐丫鬟看茶,不一会儿丫鬟就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茶端了上来,恭谨的放到了乾隆身侧的桌面上。
“皇帝,你尝尝,这可是雨前龙井,是尔泰她特意孝敬我的。”丫鬟退下去之后,老佛爷语气随意的对乾隆说道。
“哦,雨前龙井,那儿子得尝尝。”乾隆笑着端起茶盏,轻轻吹了口气,小口抿了一下,赞道,“味道清香宜人,却是好茶,尔泰他还真挺有孝心的。”
“是啊,福家打祖上起,就对我皇室忠贞不二,福伦大学士更是你的股肱之臣,尔康和尔泰呢,也挺有出息,尤其是尔泰,上次还救了哀家,哀家这心里啊,一直念着这个情呢。”
“是是是,额娘说的极是,尔泰他救了您,自是功在社稷,不过儿子也已经替您还了这个情了,您就不必过分的在意了。”
“嗯。”听乾隆如是说,老佛爷便点点头,端起茶盏抿了一口茶之后,便将茶盏放在桌子上,像是闲聊一般的问道,“皇帝,听说最近山东出了大乱子是不是啊?”
“啊……额娘您也听说了?”乾隆笑问道。
“是啊,哀家听说百姓们对官府不满,纷纷起来闹事,好像还有天地会的余孽搀和其中,是不是?”
“儿子这些日子,正是为这件事伤脑筋啊。”乾隆叹了口气。
“那你就不妨说出来,虽说我大清祖制后宫不得干政,不过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哀家心里也为你担忧啊。”
“孩儿不孝,让额娘您为儿子担心了。”见老佛爷如是说,乾隆忙即欠身致歉。
“罢了罢了,都是自家人,就不说这客套话了。”老佛爷挥挥手,之后又装作一副半知半解的样子问道,“皇帝,我听说头两次派去的钦差都无功而返,没有查出一丁点的东西是吧?“
“是。”乾隆点点头,随后又饶有兴致的问道,“额娘,您深居后宫,这些事您是从哪听来的?”
“呵呵,还用旁人说啊,山东出了这么大的事,哀家就是想不知道都难。”老佛爷自然不会说这事是从尔泰那里听来的,于是便随口打着哈哈含糊了过去。
而乾隆刚刚也就是随口一问,听老佛爷这样一解释,就没有再问,进而回道,“既然额娘您都知道了,那孩儿也就不瞒着您了,其实一早儿子也没想瞒着您,只是不想您知道了为儿子担心,呵呵。”
“哎,你呀,真是越大越跟额娘见外了。”老佛爷不悦的叹了口气,横了乾隆一眼。
“额娘您这是说哪的话,儿子哪会跟您见外啊,只是山东的事情,他说大也大,说小也小,朕到不担心天地会那几个小小毛贼,凭他们还翻不起什么大浪,朕真正担心的是山东的吏治从根子上都坏掉了,若真严查,免不了又是一场大地震啊。”乾隆忧心忡忡的说道。
老佛爷自幼便出身于官宦人家,打小耳濡目染,政治观念极强,而且富有大局观,她明白也能理解乾隆为何忧心忡忡,毕竟朝廷是由皇上和各级官吏共同构成,皇上要依靠着各级官吏治理、管理国家,而山东舞弊案,若是认真详查,势必会牵连出一大批的官员落马,甚至朝中的大臣也会受到牵连,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杀官、罢官容易,可一时又上哪去找这许多的官员来填补空缺呢?
而且就能保证新上任的官员不贪污、不搜刮地皮、不克扣盘剥百姓?
“皇帝,山东一案不可在拖延下去了,必须得速派实心任事又精明强干的钦差赶赴济南勘察,否则势必酿成大祸、波及周边啊。”说到此处,老佛爷的神情也是变得严肃起来,已经不单只是为尔泰了,更多的是为大清江山,毕竟她是大清皇家人,深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
“哎,儿子也正为钦差的人选发愁呢,所以才迟迟未决。”乾隆皱着眉头说道。
“那皇帝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老佛爷紧跟着问道。
“一是和珅、二是刘墉,不过额娘您也知道,这二人素来不和,儿子一直居中调和,可这次若是派和珅去,他刘墉定然不服,若是派刘墉去,他和珅也不高兴,而其他的大臣呢,要不就是年老体衰,要不就是难堪大任,再有的朕也不放心,所以……一时难以决断。”乾隆将心中的纠结竹筒倒豆子的对老佛爷讲了出来。
听完,老佛爷点点头,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过了不一会,便笑着对乾隆道,“皇帝既然拿不准派人去,哀家这里倒是有个合适的人选?”
“哦?是谁?”乾隆一听老佛爷有合适的人选推荐,便着急的问,山东之事一再拖延,乾隆他比任何人都要寝食难安,毕竟这江山可是他的。
“尔泰。”老佛爷颇有惜言如金的意味,只说了尔泰的名字,却没有说推荐他的理由。
“尔泰?”乾隆听后不由的紧蹙眉头,在脑海中急速的盘算起来,搁在桌面上的左手手指不时的敲打着桌面,若有所思起来。
而老佛爷也不着急,静静的喝茶等着乾隆的决断,忽然,正在思索的乾隆眼前一亮,开心的道,“额娘,朕本来还想让福伦去济南的,不过经您这么一提醒,朕倒是觉得尔泰更合适了,哈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