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三章 杨广的试探
作者:
指云笑天道1 更新:2021-02-06 18:40 字数:4250
王世充咬了咬牙,眉毛一扬,说道:“那请朕先赦免臣的妄言死罪。︾”
杨广点了点头:“朕说了,你言者无罪,今天是朕让你说这事的,但说无妨。”
王世充装得一脸忠贞的模样:“以微臣愚见,立储之议,暂时搁置的好。”
杨广轻轻地“哦”了一声:“此话何意呢?”
王世充说道:“国家不幸,天妒英杰,让元德太子英年早逝,现在元德太子留下了三名皇孙,而齐王又是陛下的次子,这事实在是难以安排,但微臣以为,陛下春秋鼎盛,年富力强,这时候其实根本不需要考虑立储之事。”
“以陛下的英明神武,国家现在好好的,陛下的威望也无人能及,大隋的江山稳固,并不需要靠立储来安定人心,何况历朝历代本有法制,立储多是立嫡长子,长子不在则立嫡长孙,但元德太子的几个皇孙现在年龄还太小,什么也看不出来,若是此时把储君之位给了齐王,微臣只怕会横生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出来。”
杨广双目炯炯:“什么不必要的麻烦?王爱卿,朕希望你把话说得越清楚越好。”
王世充咬了咬牙,装出了一副豁出去的样子,说道:“陛下圣明,您想想昔日房陵王在开始的时候也有贤德之名,为什么到了最后会走上谋逆的绝路呢?他是堂堂的太子,按说不用走这条路的。”
杨广冷冷地说道:“那是因为他在这个位置上呆得太久了,以为今后的国家就一定是自己的,所以一边怠政懈政。纵情声色。一边亲近小人。不尊重父皇母后,更是对我们这些做弟弟的赶尽杀绝,他那是自寻死路!”
王世充连连点头:“是的,房陵王确实是自寻死路,但陛下刚才所说的,不就是因为他在太子这个位置上呆得太久的原因吗?”
杨广的双眼一亮:“王爱卿,你说得再详细点。”
王世充正色道:“先皇也是在春秋鼎盛,如陛下这般年纪时取得的天下。而他一得到天下时,就以房陵王为太子,本来以为这样早立储君,可以稳定天下,其他皇子也不至于生出异心。”
杨广的喉结动了动,沉声道:“王爱卿,朕有必要跟你说明一件事,当年朕跟房陵王争位,并不是朕存心要把自己的大哥拉下来,而是因为房陵王不义在先。几次三番想要除掉朕,朕不得已才自保的。你可莫要以为朕是那种不讲骨肉亲情。只要权力之人。”
王世充连忙跪到了地上,不停地磕起了头:“微臣万万不敢有这方面的想法,微臣出言无状,有扰圣听,死罪,死罪!”
杨广摆了摆手:“好了好了,朕也知道你是一片忠心,所以向你作些说明罢了,王爱卿,你起来吧。”
王世充站起了身,垂首而立,说道:“陛下,其实微臣的意思,是说如果君王在位,春秋鼎盛的话,那太子做得太久,未必是好事,其他的皇子也并不会因为这个名份早定,就放弃对那太子之位的想法,而太子为了巩固自己的位置,也很可能不顾亲情,会对着自己的兄弟侄子们下手。”
“当年梁武帝在位之时,立嫡长子为太子,结果因为他自己活得太长,太子反而先他而去,最后其他的皇子和皇孙们纷纷争夺储位,反而让候景这个外贼趁机起兵,攻下建康,事实上消灭了梁朝,这个惨痛的教训离现在不远,陛下不可不查啊。”
杨广勾了勾嘴角:“那朕要是也学着梁武帝一样,不立储君,不是会让各皇子和皇孙们都纷纷开始争夺了吗?王爱卿,你的例子好像举得并不适合啊。”
王世充微微一笑:“梁武帝的情况,是因为他的儿子太多,又有皇长孙,所以不好选择,干脆就不立,加上之前他在没有儿子时,曾经收过侄子为养子,又把这个侄子立为太子,后来自己生出儿子后又废掉这个侄子的太子这位,这才让此人怀恨在心,引候景作乱。其他的皇子们个个拥兵出镇一方,见死不救,想要让候景先消灭自己的父皇,然后再以平叛功臣和身份接掌皇位,这才会酿成候景之祸。可是陛下现在只有齐王这一个成年的儿子,与梁武帝的情况不一样。”
杨广点了点头:“那把太子之位给了齐王,不是正合适吗?”
王世充摇了摇头:“立国向来以嫡长子,否则就是嫡长孙有优先继承权,元德太子的孩子虽然小,但按礼记,应该是由皇长孙杨倓来继承这个位置的,只是他现在年龄太小,以一个婴儿来继承东宫,只恐会生出宗室之乱,齐王必不肯善罢甘休,到时候就会长年累月地谋夺此位,甚至暗害自己的侄子,更甚至,甚至……”
王世充说到这里时,看到杨广的脸色越来越阴沉,他很识相地收住了嘴,只听杨广沉声道:“更甚至会对朕有所不利,就象房陵王做的那种大逆不道的事情一样,对不对?王世充,你好大的胆子,连这种话也敢说!你不要命了吗?!”
王世充装着一脸忠贞的表情,朗声道:“微臣就是因为这些话一直闷在心里,也明知会触怒陛下,这才从不敢在这立储之事上多半句嘴,但陛下既然赦免微臣的死罪,要微臣实话实说,微臣自然不敢有半句隐瞒。”
杨广的眉头仍然紧紧地锁着,误气却缓和了一些:“念在你一片忠心的份上,朕这回就赦免了你的死罪,不过你要给朕把话说清楚了,凭什么就说齐王会象你说的那样?他虽然年少时有些顽劣,但现在已经长大了,前不久朕回东都之时,他亲率东宫卫军三万多万。在前方为先导。朕看他指挥调度。有模有样的,为什么说他就没有能力呢?”
王世充叹了口气:“陛下,齐王越是有能力,越是对国家不利啊,现在元德太子的皇孙还小,陛下需要齐王来掌控机要,控制京城内外的军队,以护卫陛下的安全。但是皇孙们长大之后呢?如果陛下把储君之位给了齐王,那皇孙杨倓长大之后,能不心怀怨恨,想要夺回自己的皇位吗?而齐王为了保自己的太子之位,对自己的侄子们就能手下留情吗?陛下,恕臣直言,九五之位,可以让人抛弃一切的人间亲情,不可不察啊!”
杨广咬了咬牙:“难道,难道你听说了什么有关齐王的不法之事?”
王世充勾了勾嘴角。作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杨广一看王世充这模样。心中疑云更盛:“王侍郎,今天你无论说什么,朕都可以赦你无罪,即使是一些风闻言事,你也可以直说无妨,事后朕会派人查证,即使不是事实,也不会治你诽谤亲王之罪。”
王世充抹了抹头上的汗水,装出一副下定决心的模样,一跺脚,说道:“也罢,今天微臣这条命就交到陛下手里了,微臣把听到的一切消息都告诉陛下,惟愿陛下明察!”
杨广深深地吸了口气:“你说吧。朕听着呢。”
王世充压低了声音,说道:“其实以前微臣跟着杨素的时候,就几次听到杨素感叹过,说是元德太子和齐王的关系不算好,齐王几次三番地想要设计陷害元德太子,拉他下这个太子之位,而且齐王身边的一些人总是想当从龙之臣,也成天跟齐王说陛下登位的事情,勾起齐王的一些不应该的贪念。”
杨广咬了咬嘴唇:“你说的这些事情,朕也有所耳闻,所以元德太子病重之时,朕便让吏部尚书牛弘来主持重新挑选齐王府的幕僚与近臣,就是想让齐王身边的人能多些忠正之士,牛尚书一向以识人著称,给齐王配备的近臣也多是世家子弟,朕觉得这阵子齐王成熟了许多啊,王侍郎,你莫要以老眼光看人,当知士别三日,该当刮目相看的道理。”
王世充微微一笑:“微臣虽然愚钝,但也是知道这个道理的,只是陛下可能这阵子忙于国事,对东都之事知之不多,自从您任命齐王为河南尹,开府仪同三司之后,齐王在您面前恭顺,可是您不在时,可是在这东都之内横行街市,指使手下欺男霸女,胡作非为,甚至派手下的人远到陇右,去强抢那里的名马良驹。”
杨广气得重重一拍御案:“这个畜牲,竟然敢做这样的事情,王侍郎,为什么群臣之中没有一个向朕说这事呢?”
王世充叹了口气:“陛下,您看看您的案头这堆积如山的,请您立齐王为太子的奏折,就知道为什么没有人敢向您进谏了,自您离开东都后,留守东都的文武官员,无不排队向齐王府送礼问安,这些事情人尽皆知,但没人敢向陛下明言啊。”
杨广恨声道:“这小子的这些举动,和当年的房陵王在当太子时,冬至时大会群臣有什么区别!好啊,朕还在,他就想着抢班夺权了!好,实在是太好了!”
王世充很识相地在杨广自言自语的时候站在一边,一言不发。杨广猛地一抬头,沉声道:“王爱卿,依你看来,此事该当如何处置?”
王世充勾了勾嘴角:“这些是陛下的家事,又何必问微臣。”
杨广咬了咬牙:“今天有什么话,你但说无妨,朕说过,今天赦你无罪。”
王世充轻轻地叹了口气:“齐王从小志向远大,聪明过人,但就是身边的人对他的教唆太过,现在在他看来,只怕这东宫之位非他莫属,所以才会愈发地骄横,微臣以为,陛下可以不动声色地进一步观察齐王,刚才微臣所说的事情,也没有亲自查实过,陛下可以派亲信之人暗察这些说法,一旦证实,则需要更换齐王身边之人,然后正告齐王需要安守本份,不可生出异心。至于这储君之位,陛下没必要这么急着就给齐王或者是皇长孙,可以等皇长孙长大之后,多加观察,再决定这储君之位到时候给谁。”
杨广沉吟了一下,说道:“那朕就下令,给齐王身边配一些有经验的能臣干吏,协助他处理政务,免得让他每天飞鹰走马,饮酒作乐,生出太多乱子。”
王世充沉声道:“陛下万万不可!如果齐王身边只是些小人,倒也无伤大雅,可若是换成官员,那可能就会生出祸事了。”
杨广眉头一皱:“此话怎讲?”
王世充叹了口气:“齐王现在已经身兼了河南尹,处理京城的事物,陛下出巡又这么多,不在东都之时,都是齐王监理国政,如果他的身边配备太多的重臣,那时间一长,就会形成他的一套领导班子,这些人习惯了在陛下不在之时掌握国政,提拔自己的亲信,还会愿意等陛下回来吗?只恐有些用心险恶之徒,到时候就不是怂恿齐王谋那储君之位,而是想要陛下的江山了!”
杨广的脸上肌肉都在跳动,面色通红,厉声道:“贼人敢尔!”
王世充咬了咬牙,一下子跪倒在地,装得满脸都是忠义之色:“陛下,权力可以让人腐化堕落,这也是人之常情,历朝历代,这样的惨剧无数次发生,微臣今天之所以冒死进谏,就是为了陛下着想!如果陛下以为微臣是在挑拨您的父子关系,臣愿意马上引颈就戮,绝不后悔!”
杨广喘了几口粗气,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和呼吸,脸色也稍微好看了一些:“王爱卿,今天多谢你的提醒,这个困扰了朕很久的难题,总算看起来有一丝解决的希望了,朕应该好好谢谢你才是。就如你所言,朕暂不立储君,暗中监控齐王所作所为,这个任务,交由你来办,如何?”
王世充心中冷笑,这杨广考验自己的手段也太低级了,自己绝不可能上他的当,他起身摇头道:“陛下,刚才那些事情是臣所举报的,而且也多是风闻言事,并无实据,由臣来暗查的话,实在是不合适,微臣也不愿意接受这个任务。”(未完待续